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0章  (第1/2页)
    “灭圣盟那帮反贼很久都没动静了,这天下看似太平,但招摇山的妖魔,朔风关外的化外之民,辽东的百蛮残余,还有野草一般难以根绝的邪派魔教……都是景朝的心腹大患。    本宫知道,自从圣人不临朝后,这十几年来中央势大,边关加剧,将种勋贵与两座学宫的门生斗得厉害,反而导致地方空虚,    江南风气败坏,北地天灾人祸,百姓并不富足,甚至有些苦不堪言……”    眉宇之间似有疲惫的太子殿下,欣赏着别有意趣的《十驹图》,叹息道:    “论及治国手段,本宫不如圣人,有愧嘱托。”    南衙的宋桓听到这一句话,腰弯的更低,汗留的更多,只得道:    “殿下言重了。”    敖景却是冷静,品出更深一层的意味,出声道:    “殿下……莫非要再启京察?”    景朝立国之时,圣人定下三年一考,审视百官。    后来又改为十年一次,放宽许多。    距离上回京察,已经过去六年。    “一甲子的鼎盛国运,烈火烹油之下是重重危机、层层隐患。”    太子殿下转过身来,点头道:    “本宫不止想审查在京之人,还欲派钦差巡视……四十九府的大小官吏!    大察天下!”    宋桓、敖景,两人不约而同倒抽一口凉气。    这件事若传出去了,怕会震动整个朝堂。    十年一次的京察,已经让文武百官慎重对待。    如今这一场大察天下,简直像一柄悬于头顶上的尚方宝剑。    “殿下须明白,推行此令,所要面临的阻力应当不小。”    敖景肉山似的魁梧身子颤了一下,艰难说道。    他甚至猜得到,即使太子下旨,传于内阁、六部。    估计也不会有人主动领下这份苦差事。    历来京察,都是拉帮结派、铲除政敌的好时机。    担任的官员,皆为党首,没有例外。    原因无他。    位不高权不重,如何服众?    压不住人,就办不好差,还容易捅出篓子。    但太子殿下提出的巡察天下之策,情势比京察更为复杂,吃力不讨好,肩上担着极大地风险。    最直接的一个问题,三位藩王的属地、属官怎么查?    真发现问题,又该怎么处置?    再僭越些,假如查到燕王、宁王、怀王,蓄养甲士,私藏军械,意图造反呢?    不等报上去,小命就没了。    况且,太子并未登基。    始终差了一层正统说法。    就像黑龙台,这位殿下就无法直接调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