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4  (第1/2页)
    但其实亦与李都匀一样,十分不愿住到李都泰家中。    “我大哥肯定不依的,还是死了那条心罢。”李都匀看出了她和自己一样的心思,因而如此断了自己和她的妄想。    “也好,到了临安,我且多陪嫂嫂散散闷,大家心情好了,家里的气氛自然便轻松了。”刘绮瑶见自己的心思被看破,亦十分坦然。    “那就有劳娘子。”    “三郎,你看看你还有甚么需要带的,别落了紧要的东西”    “我只有一样要紧的,你帮我看看可有放到包袱里?”    “是什么要紧的,你放在哪儿?”    “在我书箱里,夹在我那本丹青笔记之中的一封书信。”    刘绮瑶依言,从他的黄花梨木书箱的最上层拿出了那一本笔记,一打开果见里面夹着一张两对折信笺。“在了的,可是这个么?”她将打开的笔记递到李都匀面前。    “是的,这是我父亲为我书的推荐信。”李都匀道。    “入画院所用的么?”    “正是,父亲和赵千里是至交好友,若此去能拜他为师我定能受益匪浅。”    “我曾听我大哥讲过,这赵千里是皇亲宗室,可真?”    “正是他,亦不知大舅子上哪得到赵千里的作品,上次我曾在他的宝藏室中见过的,确是赵千里真迹。”    刘绮瑶听李都匀如此一说,乃又小心地将笔记合上,放入书箱之中,然后将其盖子关上扣好。“差点忘了。”她一声大叫,走到她平时放头钗、饰品的柜前,打开其中的一个小柜,拿出一个木盒。    “是什么?”    “是上月在街上遇到的孙道长给的玉佩!”    “你还当真了?”    “民间无人使用雕龙玉佩,且我看这玉的品貌是不俗的,况你是那道长的恩人,他怎会相欺?且带上罢。”刘绮瑶说着,乃将那盒子放到自己的妆奁箱中。    此时,他们的偏房之中已放了两挑衣箧,一挑食柜,五六个箱子。    李都匀问小樟:“拉货的马车可已备好?”    “三郎君,已备了两车拉货的,一辆乘坐的,可够吗?”小樟问。    “应是够了的,到了临安,缺什么再买不迟。”    五月初六那日,用了早膳后,李都匀夫妇乃拜别家人,将启程之时,李夫人忽给李都匀塞了一个小小的囊袋。    “娘,这是何物?”李都匀问道。    “这是我们花园里你小时候与你父亲所栽的罗汉松树下晒干的土,你带着罢。”    “阿婆,这土有何用?”刘绮瑶闻言乃问道。    “亦无甚用,只不过是故土之物,做个念想罢了。”李夫人笑说。    “爹娘,孩儿拜别,二老珍重身体。”李都匀拜了拜他父母。    “你们且去罢,到了临安,好生用功。”李老爷道。    李都匀携刘绮瑶上了马车,春春和夏夏亦同他们上了同一辆。    后面跟着拉货的马车,小樟和小桂上了货较少的那一辆。    车子摇摇晃晃,向客船港口的方向去了。李氏夫妇站在大门外的台阶上,一直望着那马车,直到车子拐到另一条街道、没了身影,方才转身进去。    李都匀一行到码头之时,赵忆棕的家仆已经在往船上搬物什。    那一艘大客船是刘矿主特意包下的,他生怕女儿乘小船沿途劳顿不堪,因此出资包了这稳重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