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节 (第1/2页)
“暂时没有。”白管家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契,“这是王爷让在下给唐姑娘的,总共十二亩荒地,就在王爷庄子的前面,右边的峡谷也是唐姑娘的,那里虽然没有遮风挡雨之处,但土质适合种草药。” 纪霈之居然旅行诺言了。 唐乐筠高高兴兴地接了过来,“我还以为王爷忘了呢。” 白管家道:“王爷记性很好,从不忘事,只是在下一时没找到合适地块,所以才耽搁了些时日。” 唐乐筠福了福,“谢谢白管家。” 白管家道:“不客气,王爷让我给唐姑娘带句话。” 唐乐筠有些意外,“什么话!” 白管家道:“王爷说,唐姑娘编瞎话好歹编得像一些,去京城城隍庙进药时最好背着些人,或者多去山里采几回药,问梅山上的野生药材就有不少。” 唐乐筠:“……” 白管家见她不说话,又道:“我家王爷还说,如果唐姑娘真想卖好药,他可以找人提供货源,保证货真价实。” 唐乐筠:“……” 这人把生意做到她的头上来了,难怪能把生意做得那么大。 白管家追问:“唐姑娘意下如何!” 唐乐筠道:“成交!” 白管家满意地点点头,他家王爷肯出手照顾这么小的铺子,已经是看在挂名夫妻的份上格外开恩了,如果她拒绝,就真的是不知好歹了。 第33章 白管家走后,生云镇的管控更加严格了,不但人身自由受限,货物进出也受到阻碍。 衣食住行不便,老百姓怨声载道,但官府始终充耳不闻。 时间进入四月,各地散发的流民相继抵达京郊附近。 朝廷意识到,控制生云镇已经不再是给帝后和死去的太子的交代,保证京城不乱才是,便撤了玄衣卫,放了生云镇一马。 恢复通行的第一天,唐乐筠让唐悦白和邓翠翠看铺子,自己带着大黄小黄去了汤县。 汤县县城外,聚集了上千流民。 鲁千山还算有点能力,在城外架起了十口大锅,口口冒白烟,淡淡的米粥香很远就能闻到。 唐乐筠路过时看了灾民的粥碗一眼,米粥不算稠,也不是清汤寡水。 鲁大人较好地平衡了官府的能力和灾民的忍耐力。 大家的情绪都很稳定。 南街的几家粮店生意红火,门前都在排长队,秫米价格涨到一两四一石,粟米和稻米更是到了一两八。 唐乐筠逛了一圈,发现中间一家排队的人最少,便拴了马车,挤了上去。 她深知,从此后,三五年内,粮价只涨不跌,所以今天至少要买到多半车粮。 粮铺的工具笨重,称重和装车都麻烦,轮到唐乐筠时大半个时辰过去了。 一个掌柜模样的人出来嚷嚷道:“稻米还有八石,粟米十石,大后面的明日请早,不要再排啦。” 商家都不傻,今天卖的多,明天就赔的多,限购是必要手段。 这是唐乐筠赶着进城的主要原因。 唐乐筠道:“我要稻米一石,玉米一石,秫米一石。” 那伙计道:“总共四两二,兄弟们称重啦。” 唐乐筠从碎银中捡出合适的银块,拿上找回来的三百个大钱,看着伙计们把粮食装上了车。 …… 从南城门出来,走半柱香功夫,就到了田婶子介绍的刘家镇,镇上肉铺、杂货铺都有,价格比城里实惠得多。 唐乐筠在刘家镇备齐调料,又买了猪后腿、排骨,以及五花肉若干,顺便还抓了八只小母鸡,准备带回家养大。 小黄喜欢这些鸡,它趴在车厢板上,专心致志地守着它们。 快到生云镇时,后面追上来一队车马,速度很快,卷起好大一片烟尘。 唐乐筠戴上面巾,挠了挠小黄的小狗头,“古代就这点不好,到处尘土飞扬。” “呜呜!”小黄歪着小脑袋点了点。 唐乐筠笑了,“好像你真懂似的。” “呜呜!”小黄又认真地呜咽了两声,意思是我懂我很懂。 太可爱了! 唐乐筠把木系异能凝在右手,奖励地搓了搓它的脑袋。 马车进了镇子。 唐乐筠敏锐地感觉到,镇上比往日热闹了几分,许多掌柜和伙计站在店门口,对着升云酒楼的方向指指点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