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_满唐华彩 第122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满唐华彩 第1224节 (第2/2页)

不作诗,没想到竟是以这样的方式参与到今日的文会中来。

    李白缺席的遗憾这才得以弥补,文人墨客们方觉不虚此行。

    文会这便到了结束之时,七岁小儿赋诗成佳话,再加上疑似天子化名的顾先生千里寄诗述世事变迁,也只是为当今大唐的文华璀璨再添一缕光彩而已。

    忽然,有人问道:“姚公,你拿了两张稿子,还有一张是什么?”

    正要散场往抱月楼用饭的人们于是停下脚步,以期待的目光看向姚汝能。

    “还有诗吗?”

    “是什么诗?姚公快念来!”

    姚汝能只好摆摆手,道:“这不是诗,棠戊先生往蔽社投稿的一份菜谱。”

    “《新思报》竟还刊菜谱,往日却未见到。”

    “往后便有了,朝廷鼓励种新作物,但这些果蔬如何吃、如何能好吃,其中大有文章。棠戊先生可谓是这方面的第一人,今日我不仅带了菜谱,还请崔公备了食材,稍后的宴上,诸君都能吃到。”

    “好!好诗好酒配好菜,我等今日有口福了。”

    “……”

    长江浩瀚,夕阳在波浪上点缀出点点黄金,分外壮丽。

    一叶扁舟随波逐流。

    李白散着长发,立于舟上饮酒,任风吹动他的长袍。他已有三分醉态,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不远处的江面上,不时能看到白鱀跃出,仿佛是他的朋友一般。

    “太白先生!”

    后方忽有一艘小船驶来,船上有人高喊不已,打扰了李白的兴致。

    “太白先生,天色已晚,文会也结束了,阿郎邀你到抱月楼赴宴。”

    “不去,不去。”

    李白带着醉意摆手,悠悠然道:“我宁与白鱀共逐月。”

    “可今夜的宴上有棠戊先生的新菜。”

    “哦?棠戊?可是在报上那位杂家棠戊?”

    李白来了兴趣,这才肯让对方把船撑过来。

    他自然也看报纸,知道有个化名“棠戊”之人时不时会投些文章,各类都有,有时谈论如何让鸡生出更多的蛋,有时研究如何把鸡蛋作出螃蟹的味道,有时也会说些离经叛道的荒唐言论。

    李白却觉得这人十分有见地,且挥洒自如,不拘一格,是他愿意结交的人。

    “棠戊先生虽没来,但寄了菜谱,有好几样新菜,香辣干锅、沸腾鱼片、红烧土豆……”

    “走!”

    李白潇洒地一拂衣袖,径直答应了前往赴宴。

    待到了抱月楼,众人听闻他来,皆感惊喜。

    王昌龄自觉年岁已高,与好友是见一次少一次,听李白终于肯来,欣慰地连连抚须;韩愈更是两眼放光,目光锁在李白身上再也不肯移开;就连年纪尚小的白居易、刘禹锡也知诗仙的大名,咿咿呀呀地念叨着“是诗仙啊”。

    李白先是与王昌龄打了招呼,之后就与杜有邻见礼。

    他以前也讨好过权贵,如今高官重臣当过了,再回过头看那些往事,忽有种“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

    此时面对杜有邻这位功成身退的宰相,李白竟是率性地说道:“杜公为陛下诗词写集注,可惜未能体会陛下诗中意境啊。”

    杜有邻一愣,脸上便有些挂不住了。

    旁人这么说也就罢了,李白却算是最懂天子诗句的人。

    场面难免有些尴尬。

    “杜公学问高深,是太白先生要求过高了。”崔洞一句话缓解了尴尬,又道:“太白先生可知棠戊先生是谁?”

    “哦?”

    李白闻言,看了杜有邻一眼,不认为他有那般见地。

    崔洞道:“若我猜得不错,‘棠’为‘杜’,‘戊’为天干中的第五位,‘棠戊’可解为‘杜五’,想必便是杜家五郎了。”

    杜有邻虽不看《新思报》,却认定杜五郎不学无术,定然不会在报上发文章,遂摇了摇手,准备否定。

    “还真是杜五郎?”李白已是哑然失笑,道:“想来也是,唯有五郎能成为这杂学大家啊。”

    王昌龄亦是点头不已,感慨道:“能不为仕途所困,潜心学问,杜五郎当得起太白这‘杂学大家’四字。”

    李白道:“我平生志在匡扶天下,可惜只留下几篇诗文,主持了几场科举,论对百姓做的益事,远逊杜五郎啊。”

    杜有邻没想到李白能给出这样的评价,甚感惊讶,忙道:“太白过谦了。”

    崔洞朗笑,招呼众人道:“诸君且尝尝棠戊先生的新菜……”

    唯有杜有邻还在看着这觥筹交错的情形,感到难以置信。

    他做梦都没想到,那个天资最差、没上进心还懒惰的杜五郎,反而成了杜家诸人之中最有出息的一个。

    ***

    正兴二十七年,丙寅虎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