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满唐华彩 第132节 (第2/2页)
、杜甫结为朋党。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人脉从来都一点点铺开的。 *** 傍晚,薛白终于回到长寿坊的家中。 他连着两日不归家,青岚难免小小地发泄了一下不满。 “郎君说是到国子监去读书,却是玩得欢脱了,累得主母好生担心……” “过来。” 青岚说到一半,上前一看,只见薛白掏出一袋青枣来。 “昨夜到杜宅拿的,尝尝看。” 抱怨声当即停了,青岚拈起一枚枣,咬了一口,脆生生的,齿颊留香。 “真好吃,郎君也尝尝。” 她再捏了一枚喂给薛白,感觉指头碰到了他的嘴唇,她慌了一下,连忙接过布袋,低声道:“我去洗了。” 转身之际,她偷眼瞥了瞥他,只觉手指头还有些温热,仔细想来又觉得羞人。 待洗了青枣回来,探头一看,薛白已经躺好睡下了,她不由暗道,郎君大概也是害羞了。 “天色还早呢,郎君是要起早去国子监吗?” “得起早去看望老师,他派人来找我了?” “嗯,颜县尉像是有急事找郎君,昨夜也派人来了。” “老师不急的,否则就让人到国子监了。” 薛白心想,最近拜的两个老师,郑公官位虽高,却离东宫太近,终究是颜公更纯粹些…… 第87章 厚颜薄礼 天蒙蒙亮,薛白带着青岚,提着一篮青枣,先是到了长安县衙一趟,见颜真卿还没来视事,他们便转到颜宅。 反正路途不远,权当散步了。 颜宅的仆役起得很早,正在门外打扫。由门房引着进入前院,环目看去,颜宅虽不算大,布置得却很淡雅朴素,有山东园林明净大方的特点。 颜真卿正在一庭院当中吐纳养气,睁眼看薛白来了,微微一叹。 “学生请老师春安。” “你为何又唤我老师?” 薛白恭谨答道:“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学生得颜公之传道,视颜公为师,对待郑博士、苏司业亦是如此。” 颜真卿再次吐纳,道:“何处得来的歪……何处得来的道理?” “忽回忆起一篇少时背诵过的古文,想敬呈给老师。” 青岚乖巧地把一篮青枣递了过去,道:“一点春令果子,也敬呈给颜县尉。” 颜真卿一挥手,让青岚送到后院,自由他妻子应付。 他则招过薛白,道:“随老夫来。” 两人走进大堂。 “听闻杜子美来了,《饮中八仙歌》一日传唱于长安城……你入了国子监,却还不肯闲着。” “学生确实在场,有幸见杜公挥毫落笔。” 颜真卿似乎还想教训薛白几句,话到嘴边,却道:“我并非你的老师,此事伱须与人解释清楚。” “是,学生惭愧。” 下一刻,一份字帖递到了薛白面前。 颜真卿长出一口气,无奈道:“你的字,过于丑了。” “多谢老师。”薛白郑重接过字帖,放进背篓,拿出一个卷轴来,“学生入太学以来,每日临摹两百字,自觉略有进益,请老师过目。” 颜真卿接过,见是一个精美的长卷轴,心道这些丑字铺满这价格不菲的良纸,实在太过浪费了。 再看那第一句话。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堂外,院墙下的花木在春光中舒展,远处隐隐传来女子的说话声,很好听,为这春日添了几分明媚。 颜真卿手持卷轴,反复咀嚼了很久,喃喃道:“你何处得来的文章?此非骈体文风。” 这种文章与诗词又不一样,薛白显然写不出来,直言道:“学生失了忆,只记得是一位名为韩愈的先生所写。” “文风质朴雄健,有秦汉古风,一气读来,意味深远。来日你若想起了,务必为我引见韩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