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4章 (第1/2页)
为商队选人,也不是谁都行,虞姑娘说了胆色、狠劲缺一不可,绝不要见着劫匪就吓得刀都拿不起来,跑也跑不动的,这种人即使入了选也是白送死。 “娘,名册写好了,上头姓名长相籍贯都写得清楚,朱砂圈出来的是我认为可用的,你拿去给里正。” 端坐在桌前的小女娃将写好的名册递过去,她叫佟潼,是春婶的女儿,脑袋瓜十分聪明,跟着幼儿读书识字,如今已会读能写,算数也厉害,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快点长大,能早些拉开弓,能如廖姑那样骑马带队出外闯荡。 春婶接过名册翻看,她虽不识字,却爱看女儿写的字。 “我女将来必有大出息。” 农户人家的女儿鲜少有识字的,进学堂的更没有,起初村中的学堂办起来,送过去的也是男娃,是虞姑娘下令所有适龄孩童都必须读书,村民才将女娃也送过去。 有了卖盐分来的钱,送娃读书的那点束脩也算不得什么了。 至于学堂先生,幼儿姑娘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一人就能顶外头的十个人,村民就觉得她好,从未想过从外头请先生,外人到底不如自己人信得过。 虞归晚看过春婶拿来的名册,满意点头,还破天荒夸了句佟潼的字写得漂亮。 这可把春婶给乐坏了,能得虞姑娘夸奖一句,比什么都有分量,要知道虞姑娘轻易不夸人的,就是廖姑也少见她夸,多是严厉教导。 正在边上啃蒸饼的廖姑很是不服气,鼓着腮帮子哼道:“这有什么,我也能写。” 她那一□□爬字,连幼儿这个老师看了都脸红,她怎好意思拿出来跟佟潼这一手端正的楷体比的。 “你那字贴在门上倒是能驱邪避凶,”虞归晚难得说一回玩笑,转而又对春婶吩咐道,“就按名册上的把人叫来,合适的就留下,再统一训练,无需像镖师训的严,也要能保命。秋收后有一批木材要运去南边,就让他们跟着,去关外的还用原来的人。” “哎,晓得了,我这就去办。”春婶风风火火的走了。 虞归晚回房继续画关外的商路图。 桌上散开的羊皮都是程伯等人记下的路线及标注的地形地貌,不识字就用记号,倒也十分详细,所途径的部族有多少人口、牛羊、服饰图腾是什么都记得清清楚楚。 越往草原深处,记录的部族就越多越繁杂,有几个部族还从未有商队到过,他们吃的盐巴都是在迁徙途中偶遇的其他部族换来的,他们不懂关外通用的喀木六族的语言,想换盐就只能用手比划,他们有珍珠、金块、罕见的香料和药材。 “这些人长的很奇怪,眼珠子有蓝色,也有灰色,头发也是,说话叽叽呱呱,我们一个字都听不懂,他们也听不懂我们说的,换盐时颇为周折,还以为他们是劫匪,想抢我们的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