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官场轶事 (第3/4页)
是个有心人,一直守在厕所边。待他跟过的老领导一走到厕所门口,他就缠住老领导不停的说。主要是说自己年龄大了,这回不提恐怕是再没机会了。希望领导给过留心。这位领导回到会场,便顺口向与会者提了提这个人的名字,说他十分的不容易,情况特殊一点,不但学历较低,年龄也偏大一点。这批不解决,一拖就不知要到什么时候,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如果他的问题得不到落实,将会造成巨大的抵触情绪,很影响他以及周边若干支持与同情者的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云云。 巴不得会议早点结束的常委们,再也不像一开始时那个极为过细的严格把关状态了。在人困马乏之际,听这位主要领导一提名,大家本对这位老科级相当熟悉,因此也就统统不假思索的纷纷举起了手,表示通过。这人的县处级待遇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而得到了。 市委书记走马上任省长,马蚌市里的官场格局就发生了大的变动。还在市委书记担任市长时,就从外地市调来任一般副市长,一直与市长处于对立状态的,是汪军副市长。因为他认为自己一直坐冷板凳,源自于当时的市长。故一直抱着强烈的怨怼情绪。一年半后他荣升为常务副市长。市长转任书记,汪军转任副书记。书记被意外选为省长。人们都以为书记一定来自于空降。因为书记升为省长,市长也调到其他地方任职去了。鉴于书记与汪军的关系,他岂会推荐汪军任书记?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汪军就在人们的疑惑的眼神里,正式担任了市委书记。 汪军现在才五十出头。刚刚到任副市长时,与那些不得志的笔杆子多有交集,暗地里称兄道弟。这些个笔杆子都是政府,党委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之类。当时汪军从外地市刚来,年龄不大,虽是副市长,却人微言轻,基本处于赋闲状态。大家也就以平常心交往着,根本没有想到把汪军当成什么潜力股去关注,重视。谁知汪军转眼任常务副市长。没有多久又升任副书记。直到有一天,汪军担任了市委书记,这些人才顿时惊诧莫名,只差眼珠没有掉下来! 汪军一上任,就开始大刀阔斧调整干部,整顿作风。任用了一大批他了解的年轻人,到县里担任书记,县长。许多没有能力,专靠吹拍上位的干部,予以大刀阔斧的清理整顿。要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关于开会,讲话。汪军全力推崇原书记的精神原则。会,能不开,尽量不开。若开,力求简短,精悍。解决问题。领导干部讲话,作报告,要力求精简,概括。 汪军素来与卻明不熟。他升任书记后,两人有了正面的交集。这个看似慵懒的人,口才一流,思维敏捷,意志坚定。可不是等闲之辈。卻明在心里想,怪不得省长要鼎力推荐他任市委书记哩! 市长调到其他市任书记。市长位置一下子空了出来,这使许多人猜测卻明可能转任市长。卻明对此只是置之一笑。 就在大家纷纷猜测之时,省委派员前来宣布,伊禄副市长任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此人个头十分矮小,细瘦。体重不过八十余斤。但是思维缜密,智力非凡,知识丰富,口才卓绝。平时话很少,但是每一句都十分精准,深思熟虑。全市干部,但凡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把烈士李甲侬的那副自撰联“吃苦是良图。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做闲事好闲游,闲人总是废人。”一直视为自己的座右铭。 在他的身上有两个故事值得一提。这两个故事都发生在他担任安澜县县长时。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那时我国的经济尚处于计划经济末期。糖烟酒公司控制着茅台酒,朝阳桥香烟,乌江香烟等紧俏物资的分配。公司经理是一个刚刚提拔起来的转业军人,身体强壮高大,牛气冲天。仗着在部队当过连级干部,号称精通政策,对谁都不会服气。 于是,他把上级关于紧俏物资分配的文件丢在一边,却根据关系亲疏,人情往来的状况,按照自己的意愿几下就处理完了公司所有的指标。那些应该享受而未得到享受的人,主要是老干部,纷纷告到县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