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柳暗花明 (第4/4页)
生,艰险的路。 不承想这一走,一下子走进了大山深处。 天黑了,他们才感觉到越走越远了。正是那种南辕北辙或误入歧途的感受!而此时,偏偏饥渴又一起来袭!真是苦不堪言!。 因为已经迷路,他们在饥渴之外,还深感疲惫。,真想瘫坐不走。但是,满山湿漉漉的,漫山遍野水雾茫茫,根本无法坐下来。 正当他们感到绝望之时,突然看见右边半山坡上有一栋房屋! 在这荒郊野外,这栋独一无二的房屋,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劲的人间气息! 他们壮了壮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上前敲开了房门。门开了,房主勉强把门打开。 用诧异的眼光看着站在眼前的不速之客。 开门的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男人。他只是勉强把门打开,并没有把他们让进屋的意思。那态度,显然对他们并不欢迎。 他嘴很甜,笑的满脸灿烂。那语言,表情,近乎取悦,恭维。 他的大脑之中突然灵光一闪,他从这位老人身上所具有的某种气息,感到眼前这位老人似乎与自己的父亲有着某种可能的联系。 他向老人简短做着自我介绍。并试着有意提到自己的村落,特别是着重提到自己的父亲。 没想到这一招果然奏了效,那老人一听他说起他的父亲,脸色不仅一下由阴转晴,还连忙急切地详细询问了许多细节,当确认了他们的父子关系后,老人变得极度的热情,紧紧握住他的手,满心欢喜的把他拉进了屋。笑盈盈的把他们让到了屋里的火塘边,把柴火烧的旺旺让他们烘衣,驱寒,端上了热腾腾的茶水,香喷喷的饭菜让他们尽情享用。 原来,这是个他父亲卻清救治,资助过的异乡人,也是其父几十年前相交甚深的老朋友。 解放初期,一个在战场上受了重伤,部队被打散了的外省人,连滚带爬地逃离了战场。用身上仅有的一点钱,胡乱找了一个诊所,对伤口进行了简单的取出弹片,清洗伤口,消炎止痛处理后,便拄着拐杖,漫无目的的到处漂流。 当他浑身伤痛,衣衫褴褛,遍体肮脏的出现在当年那个三县交界,大山包裹,实为交通,信息死角的地方时,他已经三天三夜,水米没沾牙······。 那个死角,在山脚,在半山腰,在河边,分布着十几个寨子。在大山正中间有一个地势较高的平地,形成了一个街市。正在街市上做小生意谋生的卻明的父亲,某日在街上发现了浑身肮脏,遍体鳞伤,衣衫褴褛,拄着一根棍子,饿得奄奄一息的他。卻明的父亲没因为自己的贫穷而无视他的垂死。挺身而出救了他的性命。 他伤养好并恢复体力之后,举目四顾,茫茫人海,竟想不到何处是自己可以容身的地方!也不知要往哪里去才好。卻明的父亲见此情形,便好言相劝,要他选择留下来。这个名叫古柏的外省人在一个毫不相干的好心人的帮助之下,就这样留在了异地他乡的土地之上。卻父随即从自己少得可怜的本钱里,拼命挤了一点出来给他做本钱,要他跟着自己学做小生意。幸喜生意不错,慢慢的赚了一点钱,手里渐渐有了一些积蓄。就在当地娶妻安家。后来,卻明的父亲加入供销社,被安排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工作,两家就此分开。若干年后,他带着妻儿也离开了那里,搬迁到了此处,并定居下来。 一转眼,与卻明的父亲已有二十余年未见面。 那一顿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大米稀饭,在那个寒冷,荒凉,飘着风雨的山野之中,在极度饥饿之时,简直远胜世上一切山珍海味。那种香甜,解馋,简直无可比拟。留给了他深刻而美好的回味。 事后卻明经常想起这段经历,总在回想自己那一刻,提及自己父亲是何等智慧的事. 陆游的《游西山村》时时浮上他的心头,与此时他在大山里的际遇颇有几分相似。 “莫嫌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