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67局定 (第4/5页)
连苏慕白都有些傻眼了。 为了今日这一战,他与王爷准备了很久很久,计划一直在随着形势的变化做调整,他们也设想过各种局面,但最终的目标从始而终没变过。 顾玦的目标只是为了带着太后与王妃一起回北地,然后联合西北,割据一方。 皇帝是否心甘情愿禅位太子,都不在他们的考量范围内,反正只要太子登基,接下来顾琅这个太上皇活一日还是活一年都不重要了。 他们委实没料到皇帝竟然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苏慕白在短暂的惊诧后,就将心情调整了过来,当机立断地下令控制住四道城门以及加强京城的守备。 几个武将立即应命。 顾玦把这些琐事交给苏慕白,自己对着礼亲王伸手做请状:“皇叔,我们该进宫了。” 于是,礼亲王随顾玦一起朝皇宫进发。 跟在他们身后的还有数以万计的玄甲军,黑压压的一片,他们手中的火把犹如地上的星辰般星星点点,逶迤而去。 在他们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地有一支支队伍从大军中分流,各司其职,其中三队千余的人马分别往东、南、北三道城门赶去。 这些玄甲军将士们全都训练有素,令行禁止,很有一种“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气势。 看着这一幕幕,礼亲王的心里也有些震撼,也难怪玄甲军能有此威名,不仅大败赤狄,还一举折了五万禁军。 当他们抵达皇宫大门口时,这支玄甲军只剩下了五千人还跟在顾玦与苏慕白的身后。 明明周围都是马蹄声与脚步声,可是礼亲王却觉得周围分外的宁静。 是啊,太平静了! 历朝历代像类似的权力交接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这或许是最快速、也最不血腥的一次了。 若非他在这里亲眼见证,恐怕任何人告诉他,他都不敢相信! 这是礼亲王今天第三次来到了皇宫的大门口。 每一次他的心情都与上一次大不相同,一颗心脏仿佛被人抛起又砸下似的大起大落了好几回。 现在的礼亲王出奇的平静,这是一种看透世事、眼明心亮的平静。 相反,守在午门前的禁军则是严阵以待,一个个都拔出了长刀,举起了长枪。 直到礼亲王再次拿出了五龙金令。 这些禁军与那些城门守卫都是差不多的想法,历史上,但凡逼宫,率先死的就是他们这些守门的兵,能像现在这般和平地交接,兵不血刃,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接下来,这些守宫门的禁军将士一个接着一个地放下了武器,默默地往两侧让开,默默地将皇宫的守卫权移交玄甲军,由苏慕白暂时接管了皇城。 顾玦与礼亲王全都没下马,继续策马前进,从午门一路向北,穿过一道道守备森严的宫门,一直来到了养心殿外,这才下了马。 连锦衣卫和虎贲卫都不敢拦顾玦,他们现在更要担心的是他们的下场。 一朝天子一朝臣,锦衣卫在朝中结仇无数,虎贲卫更是在皇帝诛杀太子的事件中也脱不开的责任! 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顾玦跟随礼亲王穿过养心殿的正殿,一直来到了东暖阁。 东暖阁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古怪气味。 皇帝就躺在碧纱橱里的一张榻上,散开的头发间夹着不少银丝,胸膛的中衣被敞开着,露出胸膛上一片片令人触目惊心的红疮,头部和胸口上都扎了好几根金针。 他依旧昏迷不醒,双眸紧闭,灰败的脸色白中透青,嘴唇呈现暗紫色,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浓浓的死气,命若悬丝。 顾玦的步伐停在距离龙榻四五步的地方,垂眸看着榻上奄奄一息的皇帝。 他早知皇帝会被他自己给作死,但此刻看到这一幕,心里还是觉得有点讽刺。 他是先帝的皇九子,与顾琅相差足足了十八岁,他出生时,顾琅已经是太子了,所以他也从来没有觊觎过这个皇位。 他十五岁就去了北地,既是为了帮先帝分忧,也是为了避开顾琅的猜忌,除此之外,他也想靠自己的能力建功立业。 他自认无愧于先帝,无愧于天下,无愧于他顾琅! 可是,顾琅却在日复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