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4章 (第2/2页)
是家常菜,素多荤少,加上一个汤,跟平时一模一样啊。 杜珍娘不肯揭晓谜底,非要他们猜,他们就只能品一口猜一下,就是没猜到答案,到最后杜珍娘才肯公布答案。 “这道百珍鸡和老鸭汤,是用茂州来的鸡鸭做的,澜哥儿还记得吗?” 沈齐恍然,“都卖到京城来了?想必一定养的很好。” “现在不仅养的好,还养出规模了!谁不知道茂州百珍鸡啊!”杜珍娘带着几分与有荣焉,“当时干货铺子一来货,马上就被抢完了,我好容易才买到的,这可算是地道家乡味。” 他们在茂州土生土长,早觉得自己就是茂州人,现在品尝到此等味道,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啊。 沈齐品尝鸡肉的动作,都多了几丝郑重,香甜,甘美,咸香,这百珍鸡确实有两把刷子。 那当时,当时还在茂州担任指挥使的董大人,知道自己前途就系在此处,使出十二分的力气操办此事,扶持百姓养鸡鸭,统一收购,又聘请名厨调味,众口虽难调,但总能从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将此物制成酱鸡,远销南北。 董指挥使如此用心,收获当然是巨大的,茂州的赋税涨了两成,连人口都涨几十户,任期满后,董指挥使得了一个优等,被调往更富裕的地界大展拳脚了。 沈齐啧啧称奇,同样难免带着几分自豪,毕竟这百珍鸡里也有自家的功劳啊。他决定了,吃完饭就去集市上再买点送给亲友同僚。 杜珍娘想了想,“要不然还是我去送吧,最近你先忙着温书,这才是正经的。” 沈齐当即一僵,这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他温书温的脑壳痛。 因为朝廷宣布了考试取材,沈齐一心想换个衙门或者升个职,当然要全力准备温书,谁看书久了都脑袋疼,想休息时就会被妻子盯着。 “不是你说要给儿女们做个榜样吗?”杜珍娘是振振有词。 无奈何,沈齐只好继续回书房继续,苦读三十天,幸福一辈子。 毕竟考上了也算是铁饭碗啊。 沈知澜冲着姐姐偷笑,还是别去打扰打算考事业编的亲爹了。 不对,应该算是制度不完善的事业编,考中之后可以分配到各个衙门里,先从最基层的文书干起,有功劳和年资后可以逐渐升职,但是此类路径有限制,官不过五品。 不论白身还是功名都可以去考,不过有功名的人应该不稀罕去,会更愿意继续考科举,但对于宗室们算是难得的好路子。 沈齐打算拼了,谁还没点出人头地的想法了? 第144章 不蒸馒头还争口气呢,沈齐能允许自己这个当爹的落于人后么?他还是有点偶像包袱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