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接收器_第999章 说什么也不能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99章 说什么也不能干 (第3/6页)

说,还是你在家里面坐镇,我一个人带团去美国。”

    眼看着王泽伟和邵若涟就要争起来,刘士卿说道:“王总,邵若涟,你们两个不要争,这次去美国,我估摸着不会有什么风险的。我会跟中央政治局、国务院还有中央军委打好招呼的,请他们派人协助。咱们一直跟美国维持着商贸关系,我们又没有做什么挑衅美国政府的事情,美国人只要不犯糊涂,是不会做出什么傻事来的。这次,你们俩都要去,王叔是主力,邵若涟是副手。邵若涟,你是女子,年纪有这么轻,你到了美国,一定能够掀起一股浪潮来的,这就是王叔所不具有的优势。王叔,你经验丰富,性子沉稳,谋定而后动,这种大事,你不出面,我是绝对不会放心的。所以,一切就拜托你们了。”

    王泽伟和邵若涟一想,最后也就同意了。

    没等到刘士卿找总装备部,通报他的决定,洪大磊就代表着中央军委、总装备部过来询问刘士卿了。刘士卿把自己的想法一说,洪大磊也没别的话可讲。

    刘士卿的做法虽然会摊薄银河实业以及华夏政府在太空基地上所占有的股份,但是这样做的好处,也是相当大的。

    首先就是最大程度的吸纳了潜在的可能挑起战争的国家做为合作伙伴,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因为太空基地,而爆发战争。在大的国际环境上,为华夏,为银河实业争取到了宝贵的和平发展时期,不至于让华夏这些年的改革开放的成果毁于战火。

    其次,就是最大程度的实现了太空基地的价值。单单卖给阿拉伯世界的股份,就已经收回了五万亿华夏币,如果按照刘士卿开的价格,再卖出去两三成,三四成的股份,那么就可以回笼至少二十万亿华夏币的资金。这么大一笔钱,相当于华夏半年左右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了。

    不但把太空基地的成本收了回来,就连建设第二个太空基地,也就是位于地球静止轨道的太空基地的资金,也给赚了回来。

    再有,就是扩大了华夏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强化了银河实业全世界独一无二高新企业的名望,以后人们只要抬头看天,就会想到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太空城的建设,是由银河实业牵头完成的。这个成绩带来的广告效应,可要比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更大,更持久。

    洪大磊回去之后,就把他和刘士卿谈话的经过整理出来,汇报给了部长常万水,常万水又汇报到中央军委,中央军委又把情况汇报到中央政治局,并且向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了通报。

    一号首长非常详细的看了一下一层层递交上来的材料,又跟总理等人碰了个面,最后又把刘士卿给叫到了中南海,当面听取刘士卿的汇报。

    刘士卿翻过来覆过去,就是那套词,他既然决定把太空基地的一部分股份卖出去,就没打算把这个决定收回来。

    一号首长等人非常明白刘士卿的苦心,他们这些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人,在国与国交往的时候,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相互妥协,国与国之间的很多问题,必须都相互让步,才有达成结果的可能,要是谁都持有强硬的立场,谁都不肯让步,那么不但不可能达成一致的结果,还有可能引发战争。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出卖国家利益,而是以退为进,用利益换取利益罢了。

    一号首长他们重点关注的不是太空基地的股权应不应该卖出去,而是卖出去之后,就会多了很多华夏之外的人,太空基地,也就是国际太空城,就会成为一个小型的联合国,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就会交织在国际太空城上,到时候,如何保证华夏的利益不受损,如何保证银河实业在太空基地上的各种秘密,包括技术机密,商业机密,不被人窃取。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国际太空城建成之后,如何对它进行有效的管理。

    国际太空城面积或许还比不上华夏一个大点的村镇,但是其意义却是非同一般,将它称之为一块“飞地”,那是一点也不为国。谁在这个上面拥有了话语权,谁就在未来太空事业的发展上,在未来的太空利益的争夺上占取主动。对这个问题,刘士卿早就想过,他从来不想搞什么国中之国,法外特权。

    当列席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的李淳向问出在国际太空城上,谁说了算的问题的时候,刘士卿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各位首长,太空基地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商业开发项目,即便是太空基地变成了国际太空城,也改变不了它是一个商业项目的性质。既然是一个商业项目,那就得按照商业项目来处理。公司能够管理的,归公司管理,在公司职权之外的,自然不能够归公司管了。

    我有意邀请中央政府和其他几个国家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