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出仕(士)_科举出仕(士) 第3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科举出仕(士) 第33节 (第3/3页)

。让众人明白,他是真不在意严琳琅即将成婚的事。

    黎池年前最后一次来县城时,去县学接受过考校、并交了课业、领取了下月课业之后,又顺便去四宝店交付了抄写的《汉书》,八十万多字的篇幅,结了三两二钱银的酬劳。

    算上《史记》的二两一钱银,黎池院试之后抄书一共挣到五两三钱银子了。

    有意无意地,有关严琳琅的消息又传到了黎池跟前。

    据说,严琳琅与钱铁匠在一旬前正式成婚了,据说大婚亲迎当日场面很是气派。

    众人直呼看走了眼,竟没看出来老钱铁匠这个不知去哪儿后回来的儿子,还是个有本事的!新人新房竟直接购置了一处二进大院子,聘礼也很丰厚,迎娶新娘时的那顶八抬大花轿真是气派无比!

    因此,众人在感叹严琳琅的好命时,又想起了她的上一门亲事,唏嘘感叹:黎秀才虽人才出众,可在家财方面的确是要差了点。

    黎池:……

    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浯阳县民众都还会时常想起他了。不过这无所谓,即使这个时代绯闻淡去的速度,要比后世互联网时代慢的多,也终究会随着时间过去而淡化的。

    作者有话要说:  钱铁匠这个角色是个伏笔,至于最后这伏笔起作用的大小、如何起作用、是炮灰还是重要角色,渣作者自己都还不确定。小天使们不要太过在意惦记,看过就扔脑后,到时候cue他出场时我再帮你们回忆

    第43章

    时间一晃而过三年,来到贞文十八年的冬天。

    黎池作为‘小三元’秀才,前程还是被普遍看好的,这三年间有不少浯阳县的小富商、地主和乡绅人家,都透露出了想与之结亲的意思。只是家中在征求他的看法时,他都推掉了。

    相比黎池的亲事不顺,大堂哥黎江就要顺利很多。在前年年初,黎江与邻村春鸦村私塾先生的女儿定下婚约,并在去年年初将其迎娶进门,今年二月份得了一个女儿黎燚,现在正是咿咿呀呀找人说话、招人疼的时候。

    黎家专生儿子的传统在黎江这里被打破,虽然有人私下里说嫁进黎家的媳妇儿都能生儿子,就黎江的媳妇儿李氏生了个女儿,怕是个没福气的,可他们自家人还是很高兴的。

    按照奶奶袁氏的说法,除了小池子,她已经看厌了粗枝大叶的孙子了,现在有了个香软的孙女儿,她真是稀罕得不得了!

    在黎江娶妻之前,家中花了十多两银子,在黎家现在的院子旁边,给他起了一溜三间的青砖瓦房。以后他们添儿添孙住不下了,就由他自己再起房子,就像他爷爷黎镖一样,黎镖成婚时就只有北边的一溜三间房,现在黎林和黎棋两家住的东西两溜的两间房,都是后来他自己经手起的。

    而读书的黎河与黎湖,在贞文十六年二月县试中,皆通过了县试,名列前十之内。可在之后的四月府试中,只有黎河通过、成功考取童生,黎湖遗憾折戟。

    在去年的院试中,黎河遗憾落榜未能考上秀才。黎湖在去年第三次参加府试时,终于榜上有名,考取了童生。

    黎河和黎湖虽与黎池不能比,可在这黎水村以至浯阳县,两人的童生功名也能拿得出手了,至少可以办一个私塾教导幼童启蒙,这也是一个既有名望又轻松的谋生方式。

    黎湖就是这么打算的,他已决定不再下场了。等他像黎池一样抄书挣上十来两银子之后,就在县城里或租或买一个小院,开办一个私塾。

    因黎湖已经决定不继续科考了,现在家中已经开始在给他寻摸合适的亲事。

    黎河还想再下场试试,他觉得总要考上一个秀才,这样至少他成家以后名下的田地就不用交赋税了。而且秀才开办的私塾,收的束脩要多一些。

    让全家人都担心的黎海,依旧活泼跳脱,机灵也是真机灵,就是收不住性子没个正型。黎家一家六个孙辈,就连才八岁的黎溏都显露出了读书的天赋,以后也是要走科举之路的,可就黎海都这么大了还没个打算。

    家里长辈说也说了、教也教了,可他就跟一块顽石一样,再怎么说教都没能改变他。最后也只能无奈放弃,转而教他如何为人,只求他能安生地生活、不惹麻烦。

    黎池在黎海身上也花了不少心思,比他花在亲弟弟黎溏身上的也不会少,看能否让他静下心来学一门谋生的手艺,结果无济于事。

    最后黎池想着,可惜了自家是农户而非商户户籍,不然可以让黎海去试试经商,也许他这跳脱机灵的性子正适合。

    而黎池,这三年多都在读书、抄书和加强学习之中度过。除春节三天外,其余每天都是雷打不动的约一万字的抄写量,这三年多下来也抄了约一千万字,挣了四十来两银子。

    加上之前抄写《史记》和《汉书》挣的,以及每年领的四两廪饩银,他自己就已经存了五十七两多银子了。

    再加上这三年来不用交田赋之后,家里能存下来的钱也多些了,又有黎江造纸每年存下的十来两银子,应是足够黎池去省城和京城参加乡试和会试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