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9章蓝色木耳  (第1/2页)
    失败的一个乡是白兔潭乡,他们种植的是豆角。    秦堪奇怪,怎么回事呢?好好的,其他每一个乡都是成功的,为什么只有白兔潭乡的豆角不但产量低,而且豆角样子也很丑,按理应该手指粗的豆角,白兔潭乡的就只有筷子大小。    当然,味道还比不上普通的豆角了。    秦堪驱车来到白兔潭乡,还没到乡政.府,就远远地看见不少人在乡政.府门口。    这是在闹事啊。    果然,走近一看,围了数百人,要求乡干部赔偿。    秦堪的头有点大,和几百人讲道理是困难的,你讲一句,人家几百句,这道理不好讲。    白兔潭乡的乡长姓孟,他已经是口干舌燥,两个小时的口舌,几乎要崩溃。    “他们不讲理。”    秦堪一到,孟乡长就哭丧着脸对秦堪说。    他们确实是不讲理。    他们说,那为什么不引进茄子、丝瓜,偏偏引进豆角?谁不知道,豆角最容易起虫了,又不好包装运输。也有的人说,你们是不是得罪了秦堪副县长?    等等。    似乎是理啊。    可是,细一想,农民朋友的这些质问,真的不是在讲理,而是在无理取闹。    其实,也怪不得他们无理取闹,全县三十二个乡镇,三十一个乡镇都在猛赚钱,偏偏只有白兔潭乡不但没赚钱,反而在赔钱,他们怎么会不急呢?    奇怪是,人家其他乡,小沟、小溪里到处是鱼虾,即使引来很多的野生鸟类吃了很多,但农妇们还在小沟小溪里捞了不少的鱼虾,光是这项收入,一年也有十来万。而白兔潭乡,沟里、溪水里没见几条鱼,别说丹顶鹤这类珍惜鸟类不光临,就连原本在这里土生土长的鸟类也全部飞走了,到其他乡吃鱼虾去了。    所以,白兔潭乡的老百姓很着急,是有道理的。    秦堪拍了拍孟乡长的肩膀,“你先休息,我来。”    秦堪站在桌子上,对围困的农民说,“我就是秦堪,我今天就是来解决问题的,你们听我说。”    农民一听秦堪到了,一下子安静了许多。    可是,要想他们完全安静下来是困难的,叽叽喳喳,有几个人就在质问,为什么我们白兔潭乡引进豆角,而不是苦瓜?是不是你秦堪偏心,把最难种的让我们种?    等等,一些杂音很难消除。    秦堪清了清嗓子,说,“你们别急,等我到地里看一下再说,人家都在赚钱,你们把时间浪费在这里,可惜。”    说完,他也不管他们听进去了没有,跳下桌子,带着刘亚宇和孟乡长就往外走。他们见附近就有农田,跳下去,弯腰看豆角菜。    “咦?这是什么?”    孟乡长抓起一把泥土,上面很多比铜钱大点的木耳,好多啊,还是蓝色的。    秦堪拿起木耳尝了尝,嗯,味道不错。    他没有声张,继续走了几块地,每块地里,都长满了木耳,最后,他高兴地说:“人家种豆得豆种瓜节瓜,而我们白兔潭乡是种豆得木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