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8节 (第2/2页)
作战。 从技术层面上,无人机,哪怕是周瑞设计的无人机,在硬件上并没有什么太多的秘密,材料市面可买,稍稍培训就可以参与组装,想捉摸并不难。 真正厉害的,是“机械智能”,而不是那些散落的零件。 哪怕同样的无人机发给敌人,也绝打不出这种战果,更不会是“机械智能”的对手。 由于距离原因,红方返回的比较早,抛开演练不谈,他们其实都还活蹦乱跳的,只是不管载具还是人员,大片大片的粘着颜料粉末,脸上都是彩色的。 看上去就像小丑……还是笑不出来的那种。 这个莫名其妙就败了的装甲连,伸着脖子张望着,想看看是哪路神仙把他们干碎了。 结果看了半天,就只有一辆卡车和一辆越野车。 “就没啦?” 有知道情况的塔台人员说道:“就没了,一共9个人,还有两个是我们的观察员。” 卧槽! 我一个加强装甲连,虽然火炮被没收了,但被七个人全歼是不是有些离谱啊! 你懂不懂装甲连的含金量啊?! 周瑞跳下来车,顶着全体红方人员呆滞的目光向前走去,对于这些兵哥哥,与其说是被打怕了,更多的是被打蒙了。 时代的车轮,正面碾在了他们的脸上。 杨如彬带着一大帮人迎了上来,面色既有激动,也有担忧。 比起战斗机、发动机、坦克这样熟悉的东西,无人机集群作战,还是有点超出这个年代军旅人士的常规认知。 不说重塑三观吧,至少“战争观”要好好更新一下了。 让这位总装大佬,有些摸不准脉络。 杨如彬深吸一口气,说道:“周总,你可是吓了我们一大跳……” 虽然演练前周瑞报备过,描述过无人机的大致效果和工作方式,但那种轻飘飘的东西,且只有50个,怎么说呢…… 最初的设想里,蓝方能给装甲连造成一定的干扰和损失,就已经算不错了。 周瑞笑了笑:“还好吧,和我想象的差不多。” 杨如彬拦住了那些想要凑上来的武器专家,带着周瑞走进了塔台底部的一个房间里,说道:“这种东西……真的这么便宜?” “我还能做亏钱买卖不成,就这么便宜,回头记得给我报销损失。” “好说好说……那你的自动控制系统,是怎么做到的?” 这才算问到了点子上。 “机械智能”如果想要用在军事领域,自然是要和组织解释清楚。 周瑞花了不少时间,给杨如彬解释了“开明算法”的作用。 同时,也描述了一下这个体系未来的潜力。 “首先最简单的,就是小型无人化集群,无人机是这样,以后也可以开发小型无人车,小型无人船,来适应不同环境和不同需求。” 周瑞道:“中阶段,可以做有人无人一体化,比如给装甲载具、乃至步兵单位,配备智能化无人机等设备,直接提高侦查能力,甚至补充火力。” 杨如彬打断道:“步兵单位?怎么做到?” 周瑞摊了摊手:“什么怎么做到,装背包里呗!单兵无人机,辅助侦查,补充火力,自动伴飞,自动预警。” “遇事不决先放无人机,只要通讯顺畅,可以通过信号站中继,形成远程自组网,如果是完全无信号的地方,就要一次性放飞10个以上,才能组网成功形成智能。” 杨如彬脑子里,很自然的出现了一些“科幻片”里的画面。 一个美国……啊呸!一个共和国国大兵,全副武装,科技感拉满!从包里掏出一个球体,扔在空中后自动展开成了一个飞行机器人,然后协助扫描环境,预警敌人什么的。 周瑞道:“你别打岔,刚才说了中阶段,我再说说最后阶段。” “最后阶段,也许能发展成全面无人战争,只要软硬件进行适配,你所能看到的所有军械,坦克、火炮、固定翼飞机,都可以搭载‘开明算法’,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想,如果发展到那个阶段,可能战争形势早就彻底改变了,不需要坦克、火炮了……但道理是相通的。” “只是这里面的道德和法律问题,需要组织上自己把握了。” 杨如彬咽了咽口水。 “那……有什么短板么?” “当然有,最大的短板还是续航,无人机续航时间也很难超过半小时,这是当下电池技术造成的瓶颈,所以最稳妥的,还是我今天展示的这种方式,‘移动作战平台’,一车拉几十个上百个,也好解决充电和换电的问题。” “另外,自组网的通讯虽然比远距离传输稳定,但并非不可干扰,未来不排除敌人研制出针对性的电子战武器,但怎么说呢,我们主打一个成本低,不怕损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