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96章 (第2/2页)
排人将这些文件审查一遍,最好是能找到其中的关联。”崔叙将文件一甩,“希望能查到些有用的。” 桑榆却道:“可是我们总不能一直耗在这里,这些文件若是细看,恐怕要费不少时日。” 来此地的人之中识字的也就他们几个,大理寺的侍卫大部分都是睁眼瞎,这找线索可比抄录难多了,一来要心细,二来要可信,总不能大街上拉一个人就能做的了的。 若是他们全都耗在这里,耽误时间不说,若是没有线索,那岂不是白忙活一场,桑榆宁愿去现场看看。 崔叙略微思索一番,也觉得有道理,可是眼下他们无人可用,倒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一旁摇着扇子认真听讲的宋溪亭插了一嘴,“我倒是有人可用。” “嗯?”这句话把众人的视线都集中了起来。 宋溪亭将扇子一合,笑道:“我虽不会查案,但也觉得能帮的上忙,这些文书我应该看得。” “此事不妥,先不说这些文件需耗费大量时间,我也不好叫师兄费心。”崔叙蹙眉,“再说了,我们还要去一趟泾县。” 江家夫妻遇难的时候是在泾县老家,他们要先去那里祭拜一下,宋溪亭自然要随着一道前往。 “不,你误会了,我没打算自己来。”宋溪亭笑道,他不会因为想帮忙而误了见妹妹的时辰的,“我是说,我能找到人帮忙。” 众人再次疑惑。 宋溪亭头一抬,冲着西北角示意,“客院不是还住着两个人吗?” 桑榆心念一动,“你是说,晏奎和微生月。” “不错,这两个孩子正合适,”宋溪亭理所当然道:“他们能读能写,才学也不差,最重要的是跟了我们一路,算是可信之人。” 这一路上,晏奎和微生月一直都是跟着宋溪亭的,祖上八辈都被宋溪亭了解的透透的,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初出茅庐的少年郎,马上就要下场了,所以才想着能拜个厉害的老师,好给予他们指点一番。 这也是大多数读书人的想法,他们用数十年的寒窗苦读,换取一飞冲天的机会, “他们会愿意吗?”周良才嘟嘟囔囔问道:“这些活儿可都是白做的。” “为何不愿?”宋溪亭扇子一摇,说的异常坚定。 “要不,问问?”桑榆也觉得这个是个好法子,这两人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而且他们在宣城人生地不熟,也不怕他们会生什么事端,大不了他们付银钱,听说两人现在身无分文,欠条都不知道打了多少。 “若是能脱身,我想先带人去一趟隋州。”百里谦道,这几年因为各种原因,他不好将耶娘迁回故土,正好借此机会将他们从隋州接回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