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节  (第2/3页)
是买上二三十本,他就可以宣告破产了。    “还有一事,英国皇家学会今天发来了正式约稿函,抬头写的名字就是要找你。”    丁韪良从桌子上抽出一份电报,“落款是哈金斯会长。”    李谕看了看电报,用语颇为礼貌,是当时最流行的英伦绅士风格。    其实这几天,李谕心中也一直在思考该给他们投一份怎样的稿件,思来想去,感觉还是从热力学下手比较好。    热力学也是现在的大热门,开尔文勋爵最出名的成就就是热力学方面,毕竟热力学温度单位就是开尔文。    普朗克一开始也是研究热力学,甚至他的博士毕业论文就叫做《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    当时欧美的大学,只要是教授物理课程,肯定着重去讲热力学,对于学校以及教授水平的评价也会侧重这个领域。    况且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热潮,对能源方向的研究可谓如火如荼,各种热机层出不穷。    回到自己住处,李谕再次坐到了桌前。    热力学是个大课题,他照例在纸上列出了几个方向,突然灵机一闪:自己何不就写热力学第二定律!    虽然早在半个世纪前,该定律就由开尔文勋爵和克劳修斯分别提出了表述。而且很快克劳修斯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三种表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熵增原理,也就是万事万物都会向着混乱发展,“熵”的意思就是混乱,熵增即混乱增加。    但当时的理论还只是停留在宏观领域,或者说仅仅只是局限在热力学领域。    然而现代人早就明白,熵增原理堪称宇宙终极法则之一。    他完全可以把熵增原理进行深入扩展,正好五年前(1897年)约翰·汤姆森已经发现电子,科学界终于开始真正地对微观领域建立认知。    李谕准备把熵增原理直接扩展到微观,不仅如此,他还大胆地将熵增原理引入生物领域、乃至刚刚因电报电话兴起的信息论。    实际上这项工作要到四十年后才由薛定谔开始,而且薛定谔只是把熵增原理引入了生物学。是后来的发展慢慢刷新了熵增原理的伟大。    李谕不仅给出了以上理论,也做出了数学推导,这是他的强项。反正热力学第二定律当时的科学家已经形成共识,缺的正是延伸发展。    此时李谕也深刻感受到自己穿越时莫名带来的计算器的强大:算起来真是太快了!    别看只是一台小小的计算器,如今每个人都有,价格也不贵,但这东西是货真价实的现代科技结晶!因为里面有芯片,虽然只是很初级的芯片。但芯片是什么,是集成电路!妥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物。    差不多半个世纪后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占了几个屋子的庞然大物,只不过是真空电子管结构,集成电路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才慢慢出现。    当然,它也只能做做计算,节省节省时间,不过对于做科研来说,已经是时间大杀器,不仅算得快,而且算得准。    李谕花了一整天,才写好初稿,详细核对一遍,准备第二天誊写后寄出。    其实今天晚上他就可以誊完,但习惯了电灯的人,实在是难以习惯微弱的蜡烛光。    他从小就爱惜视力,作为一个读了接近二十年书的人,竟然不是近视,也算是个小奇迹。    好在没有电灯网络后,倒是有了每天早睡早起的习惯,真是养生!    李谕刚准备睡觉,门外传来了敲门声,他心中纳闷,才住进来没两天,就有串门的?邻居们真是太热情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