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节  (第2/2页)
自己的处境。    且不提远的,单单近一些的内城便会给他带来不少烦恼。    内城之中诸王在京府邸里有不少子弟在京读书,其中自己的好大哥朱高炽和好三弟朱高燧便足够让朱高煦头疼。    自他穿越性格变化之后,他便极力躲避朱高炽和朱高燧,生怕他们察觉出一丝不对。    眼下哪怕过去了四个月,可四个月的时间,断然是不可能让自己有如此之多的变化的。    “在京中,还是得躲避着他们,拖得越长越好……”    朱高煦边想边吃,过了一会儿尽数吃干净过后,他将碗筷收入食盒内,盖好后便走回了左耳房的书房。    书房里除了书案和书架,纸笔砚墨等物件,还摆放着一个甲胄架,以及架子上的羽林左卫明甲。    明甲又称扎甲,明初制式扎甲比较宋代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甲叶,因此重量得以下降到四十五斤,折合约后世五十四斤。    除去甲胄,如果加上长弓箭矢及腰刀、长枪、圆盾等物,重量约能达到五十五斤,折合约后世六十六斤。    不过,朱高煦眼下是百户官,日常穿戴只需要带腰刀即可,而一柄腰刀重量不过一斤十两罢了。    当然,这样的兵器对于普通兵卒来说是比较称手的,对于朱高煦来说就未免太轻了。    历史上的朱高煦能身披双甲,扛着大纛在战场上冲锋,而眼下的朱高煦虽然还没有长大,但力量却比同时期的朱高煦更大。    时隔一个多月没有着甲的朱高煦穿戴了这套明甲,别上腰刀后仔细感受了一下。    这甲胄穿在他的身上,对于他来说并不算太大的负担,朱高煦估量了一下,如果他愿意,他甚至现在就可以穿着双甲,只是那样的话会比较累。    “这力量倒是还属于人的范畴。”    朱高煦回忆了一下前世的大力士举重记录,又想了想历史上前身举着几百斤的鼎来回蹦跶,忍不住笑了出来。    他将甲胄脱下,摆回了甲胄架上,而后便准备等着杨展他们把兵书送来。    只是在他等待的时候,颖国公傅友德被召回南京的消息也传到了北方。    第29章 二王相猜    “驾!驾!”四月末,正当朱高煦入驻羽林左卫的时候,一匹匹快马正在由南向北,往各处重镇奔走。    其中的一匹快马越过关隘,来到了辽阔的平原之上。    平原之上除了稻田及麦田外,便再不能见到一点绿色。    可若是说此地缺水,远处滔滔不绝的两条大河又让人摸不着头脑。    快马疾速奔驰,从清晨至黄昏,连续换驿马数匹,这才来到了一座建制宏伟的城池下。    远远地,塘骑举起手中铜牌,城门处兵卒不敢阻拦,纷纷让开。    塘骑策马冲入城内,而他所护送的消息,也在半个时辰后送到了一座规模农大的府邸门前。    门前兵卒查看铜牌,随后将塘骑领进府中,而府门牌匾上所雕刻的“秦王府”三个字不可谓不显眼。    “调傅友德回京?”    当惊诧的声音出现,秦王府承运殿内的一名中年男子侧过身来,诧异的看向禀告消息的塘骑。    他身材高大,严姿英武,左右还有侍奉的文臣和武官。    不必多说,此人自然便是如今的西安之主,秦王朱樉。    “回殿下,四月十六,内廷亲自派出传旨太监,传陛下旨意,召颖国公入南京颖国公府居住,以待召见。”    兵卒毕恭毕敬的回答,这让朱樉倍觉奇怪。    不等他开口,一旁的秦王府长史开口询问道:“近来南京可发生了什么事情?”    “未曾有什么大事。”兵卒如实回答。    他并不知道朱元璋考校朱高煦一事,而且就算知道了,他也不会当成大事,毕竟朱元璋召勋臣考校王世子们这种事情又不是一次两次。    “……”听到兵卒的话,朱樉略微皱眉,抬手摆了摆:“你们都退出去。”    “遵命!”听到朱樉的话,大部分属官和兵卒都退了出去,只剩下秦王府长史还留在原地。    待众人走后,秦王府长史也上前一步作揖道:“殿下,这不寻常。”    “我自然知道”朱樉不满的瞥了他一眼,这让长史心里一紧,但又连忙开口道:    “晋王公然争储,私下还与颖国公书信来往,以陛下的脾气,颖国公的安危已经不保。”    “我本以为,颖国公殒命就在今岁,但如今看来,陛下似乎还有用得到颖国公的地方。”    “只是需要颖国公出马的事情,不应该能瞒住才对,除非是皇太孙劝住的陛下。”    “呵……”听到长史提起朱允炆,朱樉轻嗤。    他那个侄子,他可是清楚的很,表面一套,背面一套,在自家父亲面前一套,在自己这些叔叔面前又是一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