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章 考虑调洪承畴来朝鲜  (第2/3页)
事。    虽然最前线现在是安排毛文龙和刘兴祚两人顶着。    但如果姜曰广治理下的鲜国,所提供的后盾不够坚实,那也依旧存在隐患。    或许自己回京城以后,还是应该再调派一个实干能力更强的人做姜曰广的副手才对。    姜曰广只需坐镇王京,确定大概方向,保持对官员将领忠诚和清廉的监督,维持好鲜国百姓对天朝监护的信任和支持。    真正需要得罪人,下狠手,需要严厉手段的具体事务,则另外让这个副手来做。    究竟应该选谁来充当这个副手呢?    朱由检脑中念头转动。    他想到了一个人。    洪承畴!    这个人有私心,但能力还是很强。    从他投靠满清后的表现,为了完成满清头目交代的任务,征集军饷,也是能下各种狠辣手段的人。    不错。    应该把洪承畴调到鲜国,让他担任姜曰广的副手,来当个恶人。    或许能把鲜国打造成一个小秦国,当然是战国时商鞅变法之后实行耕战的那个秦国。    姜曰广看自己说话后,皇帝似乎陷入了沉思状态,良久未发话。    心中有些忐忑,他也知道,自己刚才回答得不算太坚定,似乎引起了皇上一些疑虑。    便说道:    “陛下若实在不放心,臣可以许诺,关涉重大的决策,臣会先和毛帅商议,征得他的同意。臣也知道,此次监护鲜国,为的全是给东江镇提供更可靠后端,为的是剿灭建虏。    “臣虽自知难免书生迂气,但此中利害关系,也能分出轻重。决不成为第二个袁应泰。”    朱由检点点头道:    “好,姜先生,那就这么办。朕回去之后,再给你找个得力帮手。到时便万无一失了。”    姜曰广看朱由检的神态,似乎已经确定了帮手人选。    不过皇上既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他自然也不会多问。    也不再多说什么,辞别而去。    等众人都散的差不多了,朱由检向毛文龙说道:    “朕来皮岛,想做几件大事都已完成,如今天气渐寒,朕也要赶在海面封冻之前回登州去了。”    毛文龙也不说客套话,直接道:“既如此,臣让毛永诗带领两千人乘船护送陛下回去,”    朱由检知道回程之时,自己身份已经公开,确实也需要比来时更多的保护,    也不推辞。    第二日。朱由检和汪汝淳、张岱、柳敬亭、周文郁一行人准备停当。    再次登上了普济号。    毛永诗带的两千人也分乘四十艘船只,护卫在普济号周围。    这段时日,已是东北风居多,船从码头开出后,风帆张满,行速甚快    不过一日功夫,便驶近距离镇江不远的鹿岛。    这鹿岛在后世被称为大鹿岛。    朱由检想到上次来鹿岛时,忘记去看望海寺了。    望海寺前有毛文龙和将士共立的石碑。    便令常鲲将船靠向鹿岛码头。    此时鹿岛官兵已知上次经过的方公子,就是当今天子崇祯皇帝。    看见船只靠近,在领头副总府王元戍带领下,和驻鹿岛都司胡云鸾、吴德用、守备胡尽忠、白坤真、罗承选,以及驻岛四千多军民,一起跪迎在码头边。    朱由检上岸之后,将官和兵民高呼:“恭迎万岁,万万岁。”    喊声震天。    朱由检连忙让将官和属下军民平身    朱由检询问姜曰广来岛所发粮饷,是否足够岛上军民所用。    王元戍笑道,足够军民吃到明年四月了,    如今我等来参见陛下,都是饱着肚子。    朱由检点头,这就好。    随即让王元戍带领,前往望海寺。    到了望海寺前,果然见大门外一颗苍松前不远处,有一块大石碑。    石碑上刻着一大段文字,中间有一句是:    “况指日恢复全辽,神气包孕于此,吾侪赤心报国,忠义集踞于此”    最后还有一句是:    “维德动天,至诚感神。因此可以绵国祚于永固,亦可以延社稷于久长”    落款日期就是崇祯元年七月。    朱由检绕到石碑之后,刻写着立碑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