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524节  (第2/2页)
至于内阁上书,请求东南官府发行更多的公债。    但是发行公债的事情,包括东南内阁在内都非常的谨慎,庞新跃的这些建议都送到了苏泽的面前。    苏泽惊叹于果然人才多,这么快就有人意识到了债券交易和纸币的好处了。    其实所谓的铁路公债,也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纸币。    以国家公信力而发行的信用货币,其实都可以称之为纸币。    而上海黄浦江边上的公债中心,也许就是这个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全世界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是十七世纪初在荷兰阿姆达斯特丹成立的证券交易所,这家交易所交易的是股票和公债。    如今这个世界第一,已经归属于东南的交易所了,只不过现在这家交易所中,只有铁路公债这么一个可交易的商品。    苏泽思考再三,虽然没有批准新的公债项目,但是也下令将“铁路公债交易中心”的“铁路”二字去掉,改成了“公债交易中心”。    庞新跃好歹也是考上了进士的卷王,自然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今天苏泽莅临了公债交易中心,庞新跃拿出十二万分的重视,带领随员在公债中心迎接。    看到早已经做好了准备的庞新跃,苏泽故意笑着说道:    “我来公债中心是心血来潮,庞进士怎么早有准备了?”    庞新跃立刻说道:“大都督来这里可不是心血来潮,属下是知道大都督一定会来的。”    苏泽哈哈一笑,这第一届的进士真的是让自己捡到宝了,竟然抽出这么多的人才。    参观完毕,苏泽对庞新跃的工作十分的满意。    这时候庞新跃终于忍不住了。    从成立以来,公债中心就只有铁路公债这么一种债券,整个苏松二府,甚至杭州福州都有不少大商人,等着东南发行新的公债。    庞新跃也是多次建议发行新债,但是大都督府和内阁都是不置可否。    如今苏泽当面,庞新跃直接问道:    “大都督,如今东南各界都希望能发行新的公债,您看?”    苏泽笑了笑说道:    “我知道你很急,不过这公债中心还要改个名字。”    “改名字?”    庞新跃疑惑的看着苏泽。    苏泽说道:“改为证券中心,而且下一支发行的不是公债了。”    不是公债?    从庞新跃在内,所有公债中心的官吏都愣住了。    苏泽说道:“内阁决定,在证券中心发行一支股票。”    股票?    股份的票据?    股份这个东西,在东南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了。    如今成立一家工坊的成本巨大,有时候需要很多人一起投资。    将一家工坊的所有权拆分,分成比例不同的股份,这种商业模式并不难理解,签订契约合作做生意这种事情,从商业产生之初就出现了。    而在印花税出现之后,以官府认可的契约股份,也可以在缴纳了印花税之后进行股份转让。    这种商业行为在松江府已经很常见了,庞新跃并不觉得难以理解。    将股票放在证券交易所里交易?    这有人会买吗?    苏泽说道:“内阁决定成立一家东海贸易公司,专门负责朝鲜贸易。”    “海军部以五艘退役战舰入股,陆军部以一批淘汰军火入股。”    “东海贸易公司的六成股份在内阁,剩余的四成在证券中心发行,可以自由买卖。”    “购买股票的股东,不参与公司经营,但是可以根据公司年底剩余利润,按照所持有的股份比例进行分红。”    苏泽看向庞新跃说道:“能不能将股票推销出去,就看你了。”    第475章 投机与投资    东海贸易公司,这是东南大都督府和内阁商议出来,专门负责朝鲜事务的一家公司。    成立东海贸易公司,也是内阁经过很多次商议之后,最后由苏泽提出来的无奈之举。    原因也是很简单,东南也没有钱来援助李舜臣了。    现在整个东南的内阁到七部,都很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现代战争所需要消耗的金钱,是一笔极其恐怖的天文数字。    即使是已经一半进入半工业化的东南,也被这沉重的战争压力压的抬不起头来。    战争的成本是在不断的升高的。    从宗周时期的国人士兵开始,那时候的士兵也就是所谓的国人,国人等于是周朝的公民,相当于古罗马时期的公民兵,他们作战是为了自己而战的,那时候国家只需要给他们武器就可以了。    秦代的士兵是良家子,参军是全民的义务,也是唯一的上升通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