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2节  (第1/2页)
    江玉珣的问题重重地压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间。    宣文力不由一愣。    此刻,应长川也将视线落在了江玉珣的身上:“爱卿可有解决之法?”    “回禀陛下,”江玉珣笑了一下,轻声说,“的确有一个。”    他的语气格外轻缓。    如溪水一般从应长川的耳边流淌过去。    江玉珣虽还没有说自己的方法是什么,但应长川仍不由一顿,自下船起便盘踞在心头的烦闷,忽于此刻消散了几分。    “何法?”    “开塘排水,再人工开辟河渠,”江玉珣一边说,一边无意识地用脚尖点了点一旁的水面,“疏导田沼中的水,流向河渠与湖泊。等这些地逐渐干后,便可将这里的大片沼泽地,改成为有排水体系的传统农田。*”    ——后世辰江平原上的大片沼泽地,就是这样慢慢变成万亩良田的。    而闻名于天下的“小桥流水”除了自然因素外,也离不开人工开辟的一条条河渠。    “人工开辟河渠……”应长川不由轻将这几个字念了一遍。    江玉珣说的方法虽然简单,但是这个时代暂未有人如此做过。    担心引起误解,江玉珣赶忙补充道:    “不是怡河那种大工程,我说的河渠最窄挖一尺就够!百姓可自行开挖。仔细算算,或许比开发圩田还要方便。”    “……我知道了!”听到这里,一道南巡的都水使者童海霖第一个反应了过来,“江大人的意思是疏积排涝!当年大禹治水用的便是此法!”    一贯喜欢装鹌鹑的他,难得兴奋起来,并第一个站到了江玉珣这边。    童海霖躬身行礼:“陛下,臣以为江大人说的方法可行!”    大周朝臣大部分是北地贵族出身。    “水田”完完全全生在了他们的知识盲区。    直到童海霖扯出先圣,众人终于恍然大悟,并跟着一道分析起了可行性。    只剩下太守宣文力一人愣在此处百般纠结。    江玉珣的说法,似乎是有点道理。    但是身为长辈且官位远远高过对方的他,无论如何也不愿立刻放弃自己的提议。    浅浅的水沼中,荡出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江玉珣忍不住眨着眼睛,无比期待地看向应长川。    不知何时,天子紧蹙的眉已舒展开来。    他笑着看向一脸亢奋的童海霖:“那便先由爱卿率人于此尝试一番。”    身为都水使者,找过枪手的童海霖也并非完全是个吃白饭的。    他主管与擅长的部分,都是相对规模较小的农田水利。    童海霖之前虽多在北地活动,但听完江玉珣的话以后,他不但瞬间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且短短时间便有了初步的计划。    兴奋到面红耳赤的童海霖立刻上前:“臣遵旨!”    语毕,他忍不住眯着眼睛向四周看去。    江风吹过沼泽。    大片大片的水草随之荡漾。    此法虽暂还未得到验证,但童海霖已不由自主畅想起来。    他好似已能看到未来此地良田万亩,鱼米丰饶的样子。    并为之心神荡漾。    ※    正在兴头上的童海霖,当下便回楼船画起了图纸。    同时又问天子要来几名士兵,打算在沼泽上随便找个地方试验一番。    而宣文力仍心有不甘地邀皇帝去圩田细看。    似乎是打算坚持到底。    与应长川擦肩而过的那一刻,江玉珣极其心虚地移开了视线。    ——冷静下来的江玉珣,终于无可避免地……想起了昨晚的事。    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