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常音乐家_第510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10章 (第2/2页)

难以进行,或者搞出来的东西不满意,也不能硬往上顶。

    尤其是偏向大型的制作,更是需要尽可能的消除瑕疵。

    几名教授,就怕李少杰太年轻,浮躁起来,把好好的创意想法弄的不尽人意。

    “怎么样?想做哪方面的?”

    “额……”

    李教授一问,在场的几个人就看向了李少杰。

    就连另一边聊起来的女家属们都弱了弱,看向李少杰。

    “嗯……想把敦煌的壁画,故事,文化,哲学,变成音乐形式的表演。”

    “算是一种中国声音,世界表达吧!”

    李少杰皱了皱眉。

    “但有些不一样的是,我打算在创作本质上进行中西融合,试一试。”

    “嘶……”

    几位教授明显眼神有些狐疑。

    “小李……你这……”

    “……怎么样?”

    虽然依旧是很关切,但从外表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来……

    不能说是不看好,但多少非常的担忧。

    仿佛李少杰说了一个非常吓人的项目一般。

    “怎么了?这个很难吗?”

    一名女家属看到这个样子,忍不住小声的问着。

    吕秋儿也不是很懂,只能说很懵懂的大概知道特别难。

    毕竟,李少杰经常在家挠头狂躁,自己可都是看在眼里的。

    “当然很难了!!”

    陈教授刚去厨房拿出水果和糖给女同志们聊天用。

    听到这个问题,便有些凝重的点了点头。

    “因为吧,我们所谓谈的中西方创新融合,大多有两个主要的路线。”

    陈教授的话,让家属们好奇起来。

    虽然可能细节不懂,但耳濡目染之下,一些基本的理解能力都在线。

    “要么,是用中国传统的音乐去描绘国外的文化,事件,然后推广传统音乐。”

    众人点了点头。

    很好理解。

    通俗点解释,那就类似于前段时间李少杰在网上讲的那个京剧《耶稣诞生》。

    中式的音乐表达国外的故事。

    或者是用一些传统乐器来演奏西方曲目。

    这种,就是用中国的传统乐器独特的质感,去表达国外作品。

    “而第二种呢,用的比较多。”

    陈教授捏了捏下巴。

    “就是用西洋音乐,去讲中国故事。”

    这个也很好理解。

    无非就是用西洋管弦乐,西洋式的音乐形式,音乐表达,去写中国故事的作品。

    比如李少杰之前的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

    就是在用歌剧,加入民族元素,讲述民族故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