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1章 克制骑兵的办法  (第2/5页)
大多数军官的位置。    苏河起势以来,收养了很多孤儿,他们大部分成为一名军队连级以下祝师。    控制着一支军队最重要的基层士兵。    经过多次战争的胜利,苏河在军中的声望也达到顶点。    苏河对军队的掌控,变得更加紧密,没有任何人能取代他的地位。    军队规模也达到近三十万,损失一两支军队,也不会伤筋动骨。    最关键的是苏熊等将领,经过多次战争的锻炼,他们已经成长起来。    苏河可以放心把军队交给他们。    他今后主要工作,就是搞好工业和经济。    只要钱粮和枪炮充足,他麾下的士兵,就不惧怕任何一支军队。    秦军现在已经完成全火器化,不再依靠大刀长矛拼杀。    全火器的军队,对后勤和工业的依赖极为严重。    哪怕军队所有制衡手段都失效,苏河把他们的后勤补给一断,这支军队也失去了战斗力。    秦军拿着火枪很厉害,真拿大刀长矛与明军厮杀,未必能比得过经验丰富的明军。    秦军强大的战斗力,那是建立苏河在汉中,辛苦创建的基础工业之上。    火器只有成规模,才能发挥出它们强大的威力。    这也是苏河不害怕大明搞火枪的原因。    没有煤炭钢铁工业作为支撑,手工锻造火枪,成本会突破天际。    大明朝根本养不起纯火器的军队。    大明朝制造的少量火器,肯定装备在家丁兵的手里。    火枪这种火器,没有规模列装,战斗能力有限。    明朝贪官污吏横行,到处都有漂没。    明军手中的火枪质量未必会很好。    李凤鸣在马车中,他与苏河探讨大明军队,可能在什么时候,发起全面进攻。    李凤鸣聊了很长时间,看到苏河心情不错。    他才委婉的劝道:“秦王殿下,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您放弃亲自指挥部队,就要对前线将领充分放权。    战场瞬息万变,哪怕是在战场的将领,有时都没有办法把握机会。    更别说远在千里之外的秦王殿下。”    苏河听明白李凤鸣的意思。    “李先生,你放心好了。    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一定会给前线将领充分放权。”    李凤鸣听完脸上露出笑意,他在这时劝导苏河。    就是为了提醒苏河,防止苏河出一些昏招。    出现这个事情概率不大,一旦出现那就是天大的问题。    君主对于将领的能力不信任,这对一个势力来说,就是毁灭之灾。    战国四大名将的两人,都被隐藏的第五名将郭开击败。    这就是基于赵王对于前线将领的不信任。    苏河知道君主随意干预前线将领指挥,本来能胜利的战争,都会因为军队失去主心骨。    将领畏畏缩缩的指挥,导致战争失败。    这种操作,在后世有个专门的词语讽刺它,微操。    紫禁城那位崇祯皇帝,就是知名的微操大师。    崇祯不知兵,性质又非常急。    在他的催促下,明军经常没有准备好,就被迫发起进攻。    苏河观察这次的围剿,也有崇祯微操的迹象。    崇祯催的实在太急,明军准备在冬天发起进攻。    这在军事上,绝不是一個明智的选择。    马车很快来到训练场,正在训练场训练的部队有骑兵团、炮兵师一个团、近卫军一个团。    骑兵团团长章万思、炮兵师师长张瑜亮、近卫军军长李大壮都在这里。    特别是近卫军,在这里已经训练三个多月,就是要寻找克制骑兵的办法。    苏河印象中,克制骑兵两种办法最为见效。    第一种是更加高效的骑兵,中原大地北方的游牧民族,某个部落突然间崛起,就是靠这种办法。    汉朝时代的匈奴,唐朝时代的突厥,都已经在草原上消失。    突厥的后代,在距离东亚很远的地方,成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鲜卑、辽人和金人都已经消失,大部分与汉族融合,成为汉族的一部分。    后金声称是金人的后代,它们和真正的金人毫无关系。    苏河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