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章 屯垦兵团 改土归流  (第4/5页)
有一百人左右的土兵,在前面山头埋伏。    他们看到热气球升空,慌忙退走。    赵客让一队士兵,去前方的山林中探索,确认没有埋伏后,才让大部队通过山林。    武弘义看着队伍停下,热气球升空。    他都已经见怪不怪,这一路上遇到很多土兵和贼寇。    田和明看到这种情况,他感慨道:“这里的土兵和贼寇太多,正常商人根本没有办法走这里。    我们屯垦兵团,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剿灭这些打家劫舍的土兵和贼寇。”    武弘义这一路上,他从田和明口中了解这里的情况。    “除了用武力强力镇压外,关键要让百姓吃饱肚子。    这里的粮食产量太少,种田根本养不活一家人,很多农民也没有田地,只能落草为寇。    希望甘蔗和木薯,能为这里带来变化。    我已经去信家里,他们会提供种苗和人才。”    他们聊着天,队伍在山路缓慢行进。    很快到达建昌卫这个小城。    “田大哥,怎么是你回来了,莫老大呢?”    田和明看到是熟人,他拿出莫云豹的信件。    “莫老大高升了,你们都要加入屯垦兵团,我现在可是你们的顶头上司了,你们今后都要听我的。”    田和明进入建昌卫,他很熟悉这里。    他立刻把建昌县官府众人和屯垦兵团的人安排好。    田和明与当地负责军管的军官交接。    他拿出都督府的军令给这名团长。    他们用密码本翻译出军令后,带着大军离开建昌,驻扎在会川卫,防守云南方向的明军。    朱洪德看着他们一家人,被安排在破旧的茅草房中。    他两个儿子,抬着一个木箱子。    木箱子里面是他们家全部财产,两千多两银币。    这是他们崛起的本钱。    朱洪德数完钱,看到一两银币都没有少。    他瘫坐在地上,看向窗外发呆。    他突然听到,隔壁传来痛骂声。    “丧心病狂的黄衣贼,把我们家族田地全部没收。    我们这一大家子人,被发配到苦寒之地。    我可怜的小孙子,早早就夭折了。    等崇祯皇帝带着大明天兵打过来,我要把黄衣贼杀绝种。”    朱洪德小声的说道:“你们几个可别学隔壁。    李老头现在还没认清形势,你们等着看。    李老头一家肯定会被安排最苦最累的活。    人在屋檐下,就是要低头。    我现在就分钱,你们三兄弟,每人五百两银币。    老爹我这辈子,估计走不出建昌卫。    你们都已经加入屯垦兵团,老大还成为祝师。    这些银币是给你们娶老婆生孩子的资金。    你们想离开建昌或是摆脱罪犯的身份。    那就给我多娶妻,多生孩子。”    老大朱向阳直接推迟道:“爹,这些钱您留着。    凭您的本事,能带咱们家崛起。”    “你个榆木脑袋,咱们家崛起的本领,在这里能用吗?    大明朝对举人免税。    朝廷为了收到足额的田税,我们免税那些小民只能加税。    特别是灾年,小民根本挺不过去,只能把地廉价卖给我们。    每逢灾年,都是我们家发家致富的时候。    这几年,本以为又是一轮灾年,没想到是兵灾。”    ………………………………    武弘义选拔一些当地读书人和屯垦兵团士绅家属做小吏,正式组建建昌县官府。    他开始组织屯垦兵团的人和建昌县原先的汉人分田地。    这里熟田很少,大部分属于未开荒的地,大部分区域都是山林。    他开始组织百姓开荒,砍伐树林,烧毁杂草。    地留下种植甘蔗和木薯。    成立木材加工厂和造纸厂,加工砍伐的树木。    田和明在练兵。    他知道这里的土司野性难训,想要改土归流,必须要把他们先打服。    打铁还需自身硬,他带着分配到屯垦兵团的伤兵军官,负责训练军队。    祝师种莲,通过诉苦和发放大明的欠饷等手段,给士兵做思想工作。    ………………………………    土司大寨里,紫琪阿果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