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 改写历史?  (第1/2页)
    溧水县。    一开始,苏璟的日子又恢复了以往的样子。    吃喝玩乐,经商劳作,欢乐无边。    生活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不过苏璟却发现,最近溧水县的生面孔,好像多了一些。    这可不是现代,交通便利。    大部分的农民,可能终其一生都在那个小小的村子里度过。    当然,战争期间还有逃荒另说。    但这些,都和苏璟没太大关系,他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    造玻璃!    然后用玻璃去制作放大镜和望远镜。    一开始苏璟还以为玻璃就是古代的琉璃,花费重金从苏州买了些回来。    但当看见实物的时候,他才明白,古代琉璃和现代玻璃是两码事。    宋朝的时候,琉璃的制作工艺已经相当的成熟了,苏州不少店铺都会售卖一些玻璃装饰品,深受人们尤其是女子的喜爱。    而在元朝时,山东颜神镇就已经是全国闻名的琉璃制造地了。    只能说,苏璟作为一个重生穿越而来的人,并不是啥都知道。    好在系统给了现代玻璃的制造工艺,苏璟也有钱。    那就自己造呗。    有钱有闲,造点玻璃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玻璃制造房内,炉火不断的升温,苏璟指挥着手底下的不断地进行着操作。    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改进。    从制造的容器到加工的工艺,都是在摸索中前进。    因为系统给的工艺只是制作流程,但如何达到制作流程的标准,比如说如何达到需求的温度之类的办法,就只有靠苏璟自己了。    从石英砂、纯碱、石灰石等原材料的采买或是自己提取。    到按照配料混料。    然后是用自己设计的高温池炉加热融化。    再到导入模具冷却。    最后是热处理和退火。    每一步都是相当的艰难。    终于,在耗费了一个多月的努力之后,苏璟得到了一块还不错的玻璃。    虽然依旧有着杂质在其中,但已经属于是可以使用的标准了。    接下来,就是打磨了。    这是一件需要耐心和毅力的事情,好在苏璟啥都不多,就时间多。    没事慢慢磨呗。    终于,在半个多月后,苏璟成功做出了放大镜和望远镜。    看着自己手里的两件成品,苏璟还是相当满意的。    因为做放大镜和望远镜而建的玻璃作坊,并没有就此关门。    而是继续做着玻璃制品。    只不过,那成堆的玻璃,在市场上并没有什么反响。    因为无色的玻璃和五彩斑斓的琉璃相比,还是琉璃更加的吸引人。    再加上玻璃材质上易碎,又是新出的东西,无人问津便是正常的事情了。    不过苏璟似乎并不在意,只是任由玻璃作坊不断的生产制造着玻璃。    有钱就是这么的任性。    ........    应天府。    鄂国公常遇春和韩国公李善长大胜而归。    整个皇宫之中,都是一片喜庆之色。    因为这次的战果,实在是有些太丰硕了。    不仅仅击溃了元军,解除了其对北平的威胁,还顺势取下了元上都开平,全歼留守元军,缴获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    大捷!    事实上,在军报传回来的时候,朱元璋还是很担心的。    因为这一切,和苏璟预言的都一模一样。    北伐的时间和结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