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食全食美 第90节  (第1/2页)
    江茴一说话, 那客人就微微后仰,露出脸来。    师雁行微怔,继而狂喜, “黄叔?!您怎么来了?”    黄兵!    黄兵干脆坐不住了, 站起来往她那边走了两步, 闻言笑道:“我还想问你们呢!怎么忽然就跑来县里开店了……”    说来好笑。    年前他如约辞别旧东家,转过年来就到了县里,如今正在“四通车马行”做管事,感觉还不错。    昨儿忽有人来问他,“老黄,你可是青山镇的?”    黄兵以为有青山镇的活儿,“是呢。”    那人就笑了,“那就是老乡啦!你没听说?前儿南二街那边开了间铺子,叫什么师家好味,专卖别处没有的稀罕吃食,听说原来就是在青山镇上买卖的,你认不认识?”    黄兵早在听见“师家”二字时就懵了。    师家好味?    师家?    师雁行?    晚上家去,黄兵就把这事儿同媳妇说了,对方也有点愣。    “不能吧?”    那师家姑娘再能干,今年才几岁?县里的铺子多贵啊,真就能来开店了?    他们一家搬来县里还犹豫了那么多年呢!    黄兵离开青山镇之前一段时间就顾不上关注大碗菜摊子了,所以并不知道师雁行已经跟陆家酒楼和王桃那边达成新的合作方式。    黄兵也觉得玄乎。    可世上真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吗?    也姓师,也是青山镇来的,卖的招牌吃食中也有卤味和酸菜!    就不可能有这么巧的事。    黄兵心里存了事儿,一宿没睡好,今儿手头刚忙完就巴巴儿跑来看究竟了。    其实他也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心思,馋这口儿吗?那肯定的。    还有没有其他的?    有!    五公县很好,新东家也履行了承诺,黄兵知足,但毕竟来的时日浅,人生地不熟的,略略有些个思乡之情。    而且他几乎是看着师家大碗菜摊子一步步起来的,颇有种参与感。如果那母女几个真的来了县城……他也觉得挺骄傲。    这是我们青山镇上出来的人呐!    正好这会儿没太多客人,有郭苗在前面招呼足够。    三人相互间把经历一对,都笑起来。    太戏剧性了。    离开青山镇前,两边都觉得不舍得,黄兵甚至还作了一番酷似遗言的叮嘱……    可没想到哇,这才几天,又戏剧性的重逢了!    三人对视一眼,俱都大笑。    “这下好啦,”黄兵如释重负地吐了口气,“外地见着熟人,心里也能踏实不少。说起来,前儿我还跟浑家说,有日子没吃你家的卤味,正想着这口儿呢!”    师雁行笑道:“今儿是旧友重逢,是大喜事,自然是我们请客。对了,小官人也回县城了。”    黄兵点点头,自己过去端菜,“早就听说了,果然好大阵仗,街头巷尾许多人都说呢。”    郑家人在县里那是名人,一举一动都颇受关注,因他家名声不错,百姓们议论也多是艳羡,倒没有别的闲话传出来。    其实郑平安在回来之前曾问过姜威,就是青山镇上小衙门里领头的衙役,要不要一起回县城?    他觉得姜威处事公正,又不似一般酷吏苛刻,被排挤到那里实在可惜了。    只是调动一个吏员而已,对郑家的关系而言,并不难办。    姜威有一瞬间心动,但仔细考虑了几天后,决定还是留在青山镇。    镇上的活儿远比县城轻松,而从衙门领的钱却是一样的。虽然没有额外油水,但是他在县城的时候也不收,倒不似旁人那般天差地别。    青山镇总体环境很单纯,人际关系也简单,不用像以前那样,他一去衙门,全家人跟着提心吊胆,也不用刻意去迎合讨好某些人,过得就很轻松愉快。    自从被排挤到青山镇后,姜威陪伴家人的时候多了,全家人都跟着高兴,不似从前那般愁眉苦脸,爹娘也不再长吁短叹。    姜威突然就想开了。    这有什么不好的呢?    来之前觉得天崩地裂,一辈子升迁无望,可照他的脾性,便是留在县城也不会曲意逢迎,照样升不上去。    至于孩子,也大了,儿子在县城上学,反正也就隔三差五回来一次,也不算太远,不耽误什么事。    雏鸟也是要放飞的,权当提前锻炼了。    至于女儿,县城里都是大人物,高门第他们攀不上,勉强嫁过去也是受委屈遭罪,他这个当爹的舍不得。低门第,又不想嫁。    倒是在镇上还能挑挑拣拣,出了事他这个当爹的也能罩得住,比较安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