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回家过年  (第2/3页)
活地里的庄稼,肤色有些暗黄黝黑,手上也有老茧。    现在天气还是冬天,有几个手指甚至还冻出了血红色的裂缝冻疮。    陈家珍看着自己闺女那粗糙的双手,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转头对着何雨柱说道:“柱子,你不是还有事吗,快去忙活吧,凤霞也来了,你这几天就别过来了。”    “行,那这几天我尽量不过来。”    何雨柱应了一声和凤霞、张二喜告辞。    何雨柱出门时,又给自己简单花了化妆一下。    骑着自行车跑到几公里外,又收了自行车,放出轿车。    最后折腾一番,何雨柱开着轿车回到了自己家。    再过两天就是新年,四个儿子放假后,每天写好作业,就是出去瞎溜达。    何雨柱回到家,就被娄晓娥一顿数落。    “柱子,你怎么才回来,杨厂长都等你好一会了。”    “杨厂长?我和他约的下午啊。”    何雨柱看了看手表,十一点零五分。    这还不到中午呢。    “柱子,你小子现在就是个大忙人,这都快过年了,怎么还有聚会?”    杨厂长也是老朋友了,见到何雨柱,就是调侃。    “你不是也一样,不趁着还在轧钢厂的这几天好好休息,等明年进了工业部,有你累得。”    何雨柱陪着说了两句,就让娄晓娥给附近的新侨饭店打电话,定一下外卖。    杨厂长连忙阻止道:“柱子,别破费,我来你这,是为了怀旧,馋你的手艺了。”    “嘿嘿,老哥你这是来当大爷的啊,行,我就再伺候一次。”    何雨柱好久没有给别人做饭了。    杨厂长不是外人,何雨柱也就劳劳神,起身去了厨房。    杨厂长也没有拿大,而是跟在后面,去了厨房帮忙打个下手。    何雨柱和客人做饭炒菜,娄晓娥就带着四个儿子去了娄家蹭饭。    何雨柱也没拦着。    杨厂长这次过来,是有事要谈。    酒过三巡,杨厂长终于开口说道:“我的事定了,过了元宵就去部委报道。”    何雨柱早就知道,杨厂长要调任的事情,这时也不惊讶,只是好奇问道:“什么职位?”    “就是原来说的,装备二司一把手。”    何雨柱连忙恭喜道:“恭喜老哥,步步高升,再创佳绩,争取早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谢谢,干杯。”    两个人一口干了杯中酒,杨厂长,哦,杨司长夹了一口菜,压了压酒劲,神情严肃,朝着何雨柱说道:“柱子,我这个装备二司是因为你才建立起来的,所以以后,还要你多支持工作了。”    “老哥说笑了,”何雨柱也吃了一口菜,神情同样严肃,声音而且低沉道:“老哥的位置是自己努力工作得来的,我的那点作用就是锦上添花,老哥以后可别乱说。”    杨司长感激一笑:“干杯。”    两人又喝了一杯。    何雨柱给两人重新斟酒,又说道:“工作的事,咱们都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所以支持工作的话,以后也不能说了,这又不是拉帮结派……”    “是哥哥我不严谨了。”    杨司长被何雨柱教训了两下,老脸一红,好在喝了酒,何雨柱也看不出来。    两个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杨司长主要是惆怅到了新位置后,不知道怎么打开局面。    百废待兴的种花家,一空二白的办公室。    到底怎么开展工作?    何雨柱只能给他提出一个建议,多向大领导汇报工作。    杨司长听了,只能感慨一下,却也无可奈何。    大领导已经六十多了,顶多再干一届,就要退休。    而杨司长虽然是新官上任,但是也五十多岁了,能再干十年,也到头了。    十年时间,说起来好长好长,实际上总感觉一眨眼,就可能到头了。    酒兴浓时,杨司长忽然喷着酒气,说道:“柱子,你知道姓李的那个王八蛋去哪了吗?”    “姓李的?”    何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