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二章 还是要杀  (第2/2页)
    张居正知道朱翊钧这么问的意思,也就回道:“陛下,始于宋仁宗。”    朱翊钧接着就问严清:“严卿,宋仁宗乃仁君否?”    严清则愣在了原地。    “严卿连这个也要想一想吗?”    朱翊钧问道。    严清则拱手回道:“陛下今日召臣不是听臣议处置扬州一干人犯之事吗?”    “正因为是议此事,朕才问卿。”    朱翊钧回道。    严清也就不得不回道:“是史册上难得的仁君!”    “那直接下道诏,对犯事者,若为朕之子民,则不以凌迟极刑处之,大辟之刑,皆止于斩立决。”    朱翊钧点首,因想到把自己汉人当人,当成同胞,建立民族意识,是利于将来抵抗外虏的事,也就突然吩咐了起来,且道:    “但只能是朕之子民,外夷因尚不知礼,一味施仁则会让其以为我中华懦弱。”    “所以对罪大恶极之外夷可凌迟!”    “另外,投附或通敌外夷而图谋乱我中华者,皆不再视本国子民,若罪大恶极,可凌迟!”    张居正当即拜倒在地:“陛下之仁胜于仁宗,天下臣民必感陛下仁德于肺腑也!”    朱翊钧则看向严清:“严卿觉得朕如此可足以彰显朕之仁德乎?”    “自然是足以彰显的,连宋仁宗都未能做到的事,陛下都能做到,还不能彰显仁德吗?!”    张居正先说了起来。    严清这时不得不跟着拜倒在地:“陛下此举的确可足以彰显仁德,且是如天之仁,臣民也不敢再言天子不仁,天下臣民也必感到皇恩之浩荡!”    “那就将这次要凌迟者,改为斩立决!”    “斩立决者,维持原判!”    朱翊钧说道。    “陛下圣明!”    张居正和严清皆回了一句。    严清也没再多言,他知道什么叫适可而止。    他知道自己做到这一步,已经可以对天下士大夫交差了,也已经是天子和元辅给自己的最大面子了,自己不能不识趣!而真的要不顾一切地求那些谋乱的人。    而且,在离乾清宫后,严清还特地对张居正拱手道:“多谢元辅成全,让了此求陛下宽刑之德于下僚。”    张居正扶住了他,笑道:“仆无论是凌迟他们还是斩杀他们,哪怕不杀他们,都难逃一十恶不赦之名,故不如直接以凌迟议于君上也!所以,公不必感谢仆。”    严清点首:“此皆公谋国之谋,下僚已然明白,不然,如何能使天子有机会下永废凌迟之诏?”    张居正微微一笑,则突然转身挥袖,背手在身后,而神采飞扬道:“但天子则不仅仅能为仁君,也有圣主之姿,只将永废凌迟之恩施于汉人,此间妙,不可量。”    因正是晴空万里天,宫墙重檐边沿处,云卷云舒。    张居正说后,也就眺望起这一幕天景来。    严清也眺望过来,且也笑着说:“元辅说的极是。”    ……    “大司寇!怎么样,可救下贾公诸士绅?”    而严清在回到刑部后,刑部左侍郎舒化就立即迎了过来,问起严清来。    严清则笑道:“天下臣民将得一道大恩旨也!”    “什么大恩旨?”    “不杀他们了?”    舒化问道。    严清道:“大辟之刑,止于斩立决。”    舒化追问道:“那贾公等犯案士绅呢?”    “自然也改为斩立决!”    严清回道。    舒化大为失望:“还是要杀?”    严清点首。    舒化不由得怔了片刻,旋即道:“也罢,大司寇能不畏江陵权势,而请旨改凌迟为斩立决已很难得,天下必知公之德也!”    舒化说着还向严清拱手。    严清道:“不再对本国子民凌迟这事,要写贺表,不能装作不知道!不能因为江陵,就不顾君恩!”    舒化等刑部官员皆拱手称是。枫渡清江的万历佑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