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三章 封燕王  (第2/3页)
前熬到从四品的官职,那都相当不容易。    更不要说,现在的马周隐约有在三十五岁熬到从四品官员的趋势。    对整个官场来说,这已经是一颗缓缓升起的超级新星了。    毕竟唐代可以看成是丞相的尚书左仆射和右仆射也就从二品而已,基本上官职做到了正五品以上,都已经算高官,更不要说马周已经半只脚买入了从四品。    当然除了马周,来修水渠的众人多少都受到了奖励,其中奖励最大的应该算是李泰。    首先是李泰的爵位从越王转职成燕王,因为封地是幽州的原因,越王就不太适合了。    同时,封李泰为幽州大都督,幽州刺史,负责幽州军政事宜。    包括对渤海水师的节制权利,以及对幽州周边妫、檀、蓟、易、莫、瀛、沧七州行政权。    可以说,李世民是真给了李泰相当大的权利,足以李泰能一展自身才华。    不过,李世民虽然放权给了李泰,但还是给李泰安插了两个人。    一个是高冯高季辅,一个是苏烈苏定方,其中高季辅是幽州別架,苏定方是幽州司马。    两人一是监督李泰,二是辅助李泰,尤其幽州虽算不上兵荒马乱,但到底也是大唐与外界交融的地方,而且与高句丽也是隔海相望,倒也不能算是安全。    这说不定就会有什么混乱的事情,所以安排了这两人协助李泰。    当然,李泰相信如果自己不能折服这两人,那他们手中肯定有李世民留下来制衡自己的密旨什么的,只要自己胡乱来,那他们必然会遏制住自己。    李泰对苏烈跟着自己李泰自然满意,毕竟自己与苏定方多少算是认识。    虽然李泰并不知道苏定方到底有多强,但看着他带兵的姿态能够看出,苏定方带兵可从没有偷懒过。    对比起所谓的名将,李泰更相信这种平时用汗水不断积累的人。    毕竟汗水可不会骗人。    至于高季辅,说实话李泰并不清楚他的本事。    怀着既然是李世民主动推送过来的,那自己就多多操劳他一下,到了地方自己就把政务推给他,想来应该能处理一二的吧。    说实话,朝廷这诏书的发布,的确是让很多人感觉到惊讶。    尤其高陵百姓更是自发组织起来,期望李泰不要走,但很可惜,虽然李泰也挺感动的,但该走还是要走。    倒是李泰对完成了工程的那些异族表示,你们是要留在本地,那就登记杂籍的成为大唐民众,或者继续跟着自己前往幽州,到时候办理成为幽州入良籍的平民。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选择留下俩入杂籍,大约两千人愿意跟着李泰前往幽州。    说实话他们前往幽州到未必是因为那良籍的户口,更多是因为他们觉得幽州距离自己曾经的家园更近。    而且幽州也是异族与汉人汇聚的一个重要城市,说不定能见到就家乡人!    值得庆幸,李泰自己没几个朋友,不需要去一家家的拜访。    不过李泰还是亲自去跟泪汪汪的长乐告别,毕竟这个妹妹李泰还是挺喜欢的。    除了长乐,自然还有长孙皇后,李世民,甚至就算是太子也似真似假的落了泪,仿佛真的很舍不得自己离开的样子。    等到家人们都拜访得七七八八,李泰带着自己五百车绸缎向幽州而去。    而等到李泰真正的展露出了自己的资产,这时候的朝臣们才发现,李泰在成为高陵县令期间,才短短的三四年的时间便是已经敛财到这种匪夷所思的地步。    但在这过程中,李泰一没有贪赃枉法,二没有买爵鬻官,反而把高陵建设得繁荣异常,甚至还翻新了郑白渠。    这些钱好像来得干干净净,就算魏征看着李泰车上拉着的绫罗绸缎都未免有几分的不可思议,因为他想要上谏,好像都找不到上谏的理由。    不论怎么说,李泰这次算真切让世人知道了自己的敛财本事,简直高的匪夷所思。    “贞观三年初这高陵还是一片废墟,甚至连高陵本身的百姓都是难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