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八章 入学 (第1/2页)
洪家除了洪衍茹上班了,水晓影和洪镒也上学了。 应该说,做为人生历程里重要的初体验。 第一次上学,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件永生难忘的事情,都应该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可惜的是,尽管两个孩子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都是念半步桥小学。 却因为年龄上足足差了将近一岁。 结果导致这两个孩子的记忆和感受,完全成了悲喜两重天。 怎么呢? 敢情水晓影是1977年年底出生的。 按当时七岁入学的通例,她足足超龄了十个月呢。 而洪镒呢,却是1978年10月29日的生日。 距离正常入学年龄,还差着两个月呢。 说真的,还千万别小看这点年龄差距,里外里差远了。 因为孩子的时间和成人的时间完全是两个概念。 许多家长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会。 或许头几天他们还发愁孩子摆不稳积木呢。 但一个月俩月后,小孩儿已经懂得横平竖直的拿积木搭房子了。 兴许头几天他们的孩子还分不清颜色呢。 但俩礼拜后,小孩就已经自己懂得去追求颜色分门归类了。 而孩子时不时冒出惊人之语,更是会让天下的父母都惊喜的产生自己孩子是语言天才的错觉。 这些现象便足以说明,时间对孩子能力表现的重要。 更何况从生理特点上讲,女孩的心智本就发育比男孩较早。 从性格上看,水晓影外向,洪镒内向。 从身体上看,水晓影足吃足喝,运动充分。 洪镒不但挑食得很,往往吃了零食就不吃饭了。 而且就爱窝家里看小人书,摆弄老物件,不爱出门儿。 那么以他们姐弟俩而论,这种差距无疑就更加显著了,根本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啊 所以说假如这两个孩子要真是分两届入学倒好了,那么或许谁都会感到很轻松、很愉快的。 可偏偏当时入学条件教为宽松,这一年社会上又开始流行“孩子越早上学越占便宜”的理论。 而洪镒的爸爸洪衍争,既不听洪衍武的好言相劝,也不懂得吸取洪衍文身上早就发生过的教训。 (注:洪衍文按岁数应当是七零届,是“运动”中唯一分配工作留城的一届人,正因为早上学一年,才成了知青) 反倒听信了碌碌之口,硬是赶鸭子上架,把洪镒从幼儿园中班儿逼到了学校。 于是乎,天壤之别、事与愿违的情况也就难以避免的出现了。 对水晓影来说,她入学正当其实。 这天的记忆相当浪漫完美。 那一天清早起来,她是自己穿衣、洗漱、吃早点、收拾书包的。 从小把她看大的水婶只负责给她梳辫子。 而新书、新包、新铅笔盒,一切都是新的。 白衣、牛仔裙、白球鞋,衣服更是干净又漂亮。 去学校时,还是水清亲自领着她的手去送她的。 母女俩是带着极为愉快的心情,一同走在幽长的胡同里,走在斑斓的树荫下。 直至到了校园门口,水清的手才将水晓影松开。 这时,水晓影有点不舍了,背着书包一边走一边回头看水清。 而她美丽的妈妈就站在早晨柔和的阳光里凝视着她。 浑身就像散发着光芒一样,微笑着向她挥手,鼓励她自己走进去。 这时在蓝天白云下,一群鸽子盘旋着正好掠过…… 虽然没有照相机可以把此情此景拍摄下来。 但这美好,很有意境的画面还是成了永恒的一瞬,永远的深深嵌在水晓影的脑海里。 以至于今后的日子里,她只要想起第一次上学的这天。 都回想到一个堪称神圣的一幕,想起母亲一个很清晰很美好的形象。 可是反过来,洪镒上学的第一天简直就算是一场闹剧了。 这孩子有点杵窝子,对学校怕得很。 所以从大清早起床就开始耍赖。 不起床,不穿衣服,不吃早点,不乐意上学。 他是被他爸教训过几脖儿拐,又在妈妈用“糖油饼”外加“糖耳朵”的诱惑下,才委委屈屈的勉强从命的。 而且出了门儿之后,因为耽误了时间,也只能是把吃食拿在手里,便吃边走。 这样不但不雅观,也显得埋汰,到了学校门口,这小子是满嘴满手都是油。 徐曼丽只能一边嘱咐儿子进学校要听老实话,别丢东西,一边给他擦手擦嘴。 可这时候,洪镒怕了,他没见过这么多孩子,死活不让妈走。 而且嚷嚷着要上厕所。 徐曼丽就说你在家不是尿过了吗? 他说尿过了还想尿。 于是徐曼丽就带着他进学校找厕所。 越找他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