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一章 试探 (第2/2页)
舜王允许。回头义军拿下朱大典那厮以后,还请把他交给我们处置,以解我心头之恨!” 张顺扭头一看,不由一愣,连忙拱手道:“不知元让在此,张某这厢有礼了!” “什么元让?”李过有点发懵,“我字补之。” “夏侯惇,字元让!”罗汝才闻言不怀好意的解释道。 “直娘贼,焉敢辱我!”李过闻言不由一把抽出腰刀,就要上前和张顺拼命,却被叔父李自成和罗汝才死死的抱住。 原来数月不见,不知怎么了,那李过却是失了左目,戴上了眼罩。 战场之上,刀剑无眼。有所损伤,实属正常。 但是,像李过这样比较有辨识度的就挺少见了,张顺忍不住借机调侃了一番,只把李过气了个半死。 这个时代的人比较注重礼节,不像后世有时候嘻嘻哈哈就过去了。 张顺一时失言,只见李自成、罗汝才等义军怒目而视,不由反应过来自己玩笑有点开大了。 他不由笑道:“贤侄休恼,我本以为你与‘闯将’乃是叔侄,关系最为亲近。” “颇有三国夏侯元让之于曹孟德中流砥柱之功,是以赞之。不意竟冒犯了贤侄,我给你赔礼道歉了!” 李过见张顺神情不似作伪,心道:难道我错怪了他? 他不要问道:“那夏侯元让何功之有,我怎不知?” 《三国志演义》和《忠义水浒传》乃明末流行话本,义军之中几乎人人皆有耳闻。 那李自成、罗汝才和李过等人也不过识得写字,听听三国话本罢了。 他们又不是历史学家,甚至连《三国志》都没有通读过,哪里知晓夏侯惇到底是什么人? 张顺想起前世网上看的帖子,便忽悠道:“有句话叫做‘善战者无赫赫之名,无赫赫之功’,夏侯诸曹皆有功,何独夏侯元让身居高位,而无显赫之名?” “盖夏侯元让为魏武友,而非魏武臣。魏武曹操出征,独留夏侯元让主管后方,乃曹魏定海神针是也!” 其实这番话是张顺前世在网上所见,是非对错,他也不甚明白,但是拿来忽悠李自成、罗汝才和李过等人完全足够了。 果然这三人闻言面面相觑,半晌李过才向张顺致歉道:“补之大老粗一个,不甚读书。不识得舜王真意,反倒责怪舜王,倒是让您见笑了!” 张顺嘿嘿一笑,不由摆了摆手,大度的应道:“不妨事,不妨事。你们叔侄若能同心同德,未尝不能建立魏王那样的功勋!” 好家伙,这厮一箭双雕,搁这当着“活曹操”的面,夸另外一个是当代魏武,瞧不起谁呢? 那罗汝才顿时脸黑了下来,而“闯将”李自成连忙推让道:“李某何德何能敢于魏武相提并论?如今不过是官逼民反,混口饭吃罢了,不作他想,不作他想!” 张顺面上笑着恭维了几句,心里却难免冷笑道:按照曹操在这个时代的声望,正常逻辑不应该是因为被人比作魏武面有愠色吗? 还有你个“活曹操”,绰号里都有不安分之意。难道到这种地步了,你们还不肯追随与我吗? 四代重奸的大家请我当皇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