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二七章 唐僧(12)诛仙阵图,剑压灵山  (第2/6页)
记忆的人,只有王鲤自己。    如此说来,这般溯回的神通,也并非有利无弊,起码对王鲤的心态有极大的考验。    每一次溯回,都是一场众人相伴在侧却仍旧自我孤独的历练。    眼神遍及五人,他们的形象和神态被王鲤深深刻在脑海,心头的愁绪则被清静道境压在内里不显半分。    于是,几个徒弟见王鲤面无表情,眼神泰然,一时也不再吭声,只等他继续说话。    片刻,王鲤轻轻了一口气道:“徒弟们,灵山不是龙潭虎穴,为师也不是狂悖无知之徒,此行无恙,你们就安心待在此地……嗯,不会有事的,你们谁都不许偷偷跟来。”    他本想说的是:安心待在此地等为师回来。    可实际上他非常清楚此去之后他不会再回来。    所以,哪怕他们都只是过去的一个光影,一道痕迹,王鲤还是没能忍下心来出言欺骗。    话落,他扭头欲走。    只是六耳与悟空却十分机敏,两人都察觉到似乎有什么没有被他们发现的异常,于是两只猴子异口同声地喊道:“弟子愿意等待,师父何时能归?”    王鲤脚步一顿。    此时,他仿佛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身后五双眼眸投来的视线。    眉头微凝,他静默数息,最后回头一笑,继而御剑腾空,直向灵山。    ……    “这陈玄奘,果然不同了。”    “陛下,他看起来可一点儿也不像是当年那个肆意狂妄的金蝉子。”    玉帝不苟言笑:“金蝉子真灵尚未觉醒。”    身旁,王母沉吟少顷,才道:“如今陈玄奘的改变着实突兀,想来应是修行渐深,逐步为劫气侵扰。”    “纵有劫气加身,也可见其心志坚定。”玉帝一顿,忽然叹道:“不愧是太白看中的剑修。”    “剑道修行,守意重心。我还记得,他以前是个动不动就能哭出来的小和尚,唯有取经一事极为坚定,不想一朝入道,竟能有如此决断,当面呵斥观音、文殊与普贤,此等行径,估计天下没有多少人敢于效仿。”    “还不是因为他是取经人。呵呵,他聪明着呢,知道自己身份特殊,任务非同凡响,等闲不会出事。”    “可他现在还是出事了。”    “朕倒是觉得,他对此早有预料。”    “哦,陛下此言何意?”    玉帝稍稍一想便道:“也许,很多人都会认为他是从看到狮驼岭中人族的尸山血海那一刻起便下定了决心。不过朕更倾向于,自从他看到观音非要用一只编到一半的破竹篮将那条每年食童年童女的鱼妖收起时,便已经更有了决断。”    闻言,王母不由面色一顿。    玉帝接着又道:“而且,他肯定知道此去灵山必无好事,朕甚至怀疑,他猜到了佛门即将废掉他,所以此行便是心有死志,想要最后绽出一点光芒罢了。”    王母颔首:“飞蛾扑火,也堪壮烈。”    “是啊,飞蛾扑火……”玉帝微微仰头,眸中仿佛又闪烁出了一个白袍白发、笑容和煦的老头。    “他们,是一类人。”    王母知晓他言语所指,也不禁点了点头,“可惜了。”    “是啊,可惜了。朕……做不了什么。”    “陛下,你做的已经很好了。”    “但很明显还不够,对吗?”    王母不语,此言实难相对。    另一边,王鲤已经看到了灵山,望见了雷音宝刹。    顶摩霄汉中,根接须弥脉。    彩凤双双,向日一鸣天下瑞;青鸾对对,迎风耀舞世间稀。    须弥山巅,黄金作瓦,玛瑙铺砖,蕊宫珠阙,宝阁珍楼。    红尘不到诸缘尽,万劫无亏大法堂。    剑瞳一开,金色佛光笼罩着整个须弥山,恍惚间好似聚成一根擎天金柱接天连地,自洪荒天地中径直接入混沌之内,处在混沌中的那端王鲤着实看不真切,但也并不妨碍他知晓那边又是何人。    功德庆云团团围绕,佛音梵唱袅袅不绝。    一入须弥,顿觉心神安宁,魂魄中好似凭空生出真佛投影,佛韵如细雨渗透身魂,欲图直入真灵。    剑灵悠然一晃,一声剑吟在体内荡开,诸多声响和动静统统被驱散。    严格来说,这是王鲤亲眼见到过的第二座佛寺,且这里端坐的是佛门世尊,如来佛祖。    第一座佛寺自然是他开局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