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七章 产业升级  (第2/3页)
每个县市区建立一家废钢铁加工厂。    老哥俩雄心壮志、不用扬鞭自奋蹄,陈立东当然一百个赞成。    他最大的依仗就是熔炉,各个废旧物资回收企业才是他财富的真正来源。    陈树俭说完打算以后也提出了问题:“你说咱们的废钢铁加工厂是建还是租呢?”    陈立东说:“爸,您不用考虑资金问题,咱们能建就建、不能建再租。    能收购当地停工停产企业也行。    我已经委托人编辑了一套废旧金属再生利用技术资料汇编,印刷出版后发给我们的企业。    以后我们不仅要收购废旧钢铁,铜、铝、铅、锌等其它金属也要收。”    众人都感慨陈立东对父亲的支持,真是亲爷俩啊。    陈树俭却在发愁:“废钢废铁咱们做得熟,其它的不懂啊。”    陈立东想了想说道:“无非是验质、评估、作价。可以搞一个远程查验系统,收料的时候让系统帮忙把关。    您老坚持抓大放小就行,小的收购交易就由回收站、回收厂自己定;    大宗、大件报到你和姑父那儿,我再安排俩助手,给你们当参谋,帮你们出出主意、算算账。”    陈树俭心说:又是系统、又是远程,收个破烂也得玩高科技,我五十出头的人了,还得学这些东西......    接下来尹福德汇报韩江铁厂的考察情况。    韩江铁厂现状更加糟糕,到去年年底已经停产。    韩江铁厂领导们跟尹福德商量,能不能搞租赁模式。    就是把场地、设备出租给东华钢铁,工人身份不变,待遇参照东华的薪资福利执行。    也跟贷款银行进行了沟通,欠银行几十个亿的债务挂账处理,以东华的租金支付银行的利息。    陈立东听完也是挠头,是否可行,心里没底,便让大家发表意见。    张兵首先反对,“韩江离着蓝市3000里,太远了,集团这边的资源用不上,鞭长莫及啊。”    尹福茂也说:“我是搞高炉、转炉的,但我们东华缺乏这方面的人。想要接手,没有人;去的人少了,又不好管理。”    陈立春叹了口气说:“恐怕我们去,也只能扮演‘出资人’这个角色,八成鸡飞蛋打。”    陈立东听到这里,说道:“那......这件事先放下,过段时间我去那边考察一下。    福德二哥,东平区的陶瓷厂要整合了,咱们准备接手,主打陶瓷切削刀具。    这个摊子你先过去撑起来,技术上有沈兴老爷子做后盾,他的几个学生马上过来当总工,你负责抓管理和生产。    厂子规划面积300亩,现有的办公和配套设施先不动,抓紧对车间和设备进行改造升级,上燃气窑炉和配套的生产线,工艺方案确定后,咱们自己能制造的设备,实行内采。    至于投资公司,咱们东华投资现在几个人啊?别就你一个光杆司令吧?”    尹福德嘿嘿笑着说:“不是光杆,还有个小梁子。”    这时会议室后边一个人站了起来,“陈董,我是投资公司的新人,我叫梁国英。”    陈立东看了看这个人,个子不高,有些黑瘦,说一口普通话,但是他的名字有点耳熟。    “哦,你是哪的人?”    梁国英刚想坐下,听陈立东问,又站起来说道:“中州沙颖人。”    “哪年的?”    “73的。”    “以前在哪干过?”    “我92年师范毕业,教了两年书。后来到一家医疗器械公司任业务员,去年被派到蓟市。    去年国庆的时候从那边辞了,应聘到咱们钢厂销售处,成立集团时我又报名到了投资公司,一直跟着尹经理。”    陈立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