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2章 谁去合适?  (第1/2页)
    胡尚书又道:“陛下,扬州府的盐税欠了几年还未上缴。”    丰帝更加沉默了。    扬州盐业发达,每年的盐税更是高达几百万两。    这几年欠下的盐税可不是几两几万两,而是高达百万两。    君臣两人大眼对小眼,相顾无言片刻。    丰帝问胡尚书:“爱卿觉得,这扬州府谁去合适。”    胡尚书心中一凛,开始打哈哈:“这朝中众员,皆是陛下千挑万挑出的臣子,乃国之栋梁。    陛下认为谁可以胜任,谁就能胜任。”    丰帝瞥了他一眼,不满意他的回答,“不若,由你去吧。”    胡尚书把钱把的那么厉害,他觉得胡尚书最合适。    胡尚书:“......”    胡尚书悄悄瞄了眼丰帝,看他是认真的还是开玩笑的。    然而,丰帝作为一个皇帝,哪里能让他看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胡尚书决定死道友不死贫道:“陛下,江南各地的税收一事历来是赵侍郎主管,臣认为赵侍郎能胜任此事。”    胡尚书说的赵侍郎是户部右侍郎,是赵侯爷的亲弟弟,赵贵妃的亲叔叔。    扬州知府是沈家的人,让赵侍郎去,再合适不过。    丰帝定定地看了胡尚书几眼,看得胡尚书差点站不住了,这才收回目光:“朕也觉得爱卿这人选不错。”    胡尚书微微舒口气,成了,只要不是让他去就成。    扬州那滩子浑水,他可不想去搅。    又感慨丰帝用心险恶,这不是让他来当这个坏人来了么?    唉,这年头,当官难,当户部尚书更难!    真是,悔不当初啊!    瞧瞧隔壁的许尚书,越发的春风得意,再一对比自己的惨境.......    同样是尚书,怎么他就混成了这样呢?    翌日早朝,丰帝直接下令,封赵侍郎为钦差大臣,工部任员外郎等人协同,接手扬州重建事务,即刻出发。    临行前一夜,丰帝秘密传唤了赵侍郎,吩咐他:“重建扬州为明,彻查盐税为暗,可懂?”    赵侍郎拱手:“臣,定不负圣恩。”    出了皇宫,赵侍郎才敢叹气:“唉......”    “老爷,为何叹气?”    赵侍郎只道:“你不懂。”    查盐税,哪里是那么好查的?    若是那么好查,丰帝早就把扬州那一干人等杀个干净。    ·    西北,距离折子去京城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了,林冉也没有等来丰帝的旨意。    “也不知道陛下同不同意用水泥修建城墙?”    周允琛:“陛下肯定同意。”不同意的另有其人。    比如说,胡尚书。    草原于大丰来说一直是一个大难题,草原人勇猛,自小会骑马。    骑上马就能上战场的那种。    而且草原上的人特别不要脸,打不过就跑到草原深处,等大丰的军队退出后,又卷土重来。    大丰边疆也被草原骚扰的苦不堪言。    所以这城墙的修建势在必行,只是用水泥......造价确实高。    林冉:“若是将西楼国打下来就好了。”    周允琛:“......”    林冉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