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66 四面楚歌  (第2/2页)
们俩个找出来。郭林,你去石渠阁把逃犯霍临的画像拿出来,令宫内的画师连夜赶制,明日一早送去各地衙门,通缉。此外,快马加鞭,传军报,长安至玉门关的每一道关卡,每一个进出的人都要与画像进行比对。画像出来了,先送传军报的。    “李言,你带狗留下。”    李公公领命,接过狗绳,其余人等立刻蝗虫一般退了潮。皇陵重地,擅闯是死罪,今夜是个意外,侥幸保住了脑袋,可沾上阴气,晦气缠身,谁也不愿多呆。    霍槐命李言继续在前带路。他行在他身后,走过三间房,冷不丁道:    “你说,这朝廷内外,有谁知道地牢有条密道能通向皇陵?”    李言脚步一顿,微侧了身。    “继续走。”    他旋回去,谦卑道:    “陛下,奴婢不知。高祖当年大兴土木,修墓陵,完工之时将工匠都埋成了活祭。”    “那劫狱的还能是鬼魂不成?”    霍槐隐下怒火。    “陛下息怒。他们二人有伤在身,跑不快。那人既敢上京劫狱,必是准备周全,可双拳难敌四手,逃不出陛下的天罗地网。”    狗停下,吠叫两声。李言双手收于袖中,向霍槐让开路,低眉垂首。    “陛下。”    面前是寻常的石壁,唯独角落一个青铜凤凰烛台。    “火对着烛台,凑近点。”    火光下那青铜凤凰更显诡谲。它沉寂地下百载,灰尘颇厚,可眼珠与两翅处却薄上许多。    霍槐勾起一边嘴角,按上那对眼珠,凝神去听,没有动静。他松开手,眼珠没有弹回原味,便去按那对翅膀,按不动。他用力要将它抱起,分毫不动。只剩最后一种可能性。他旋转它,向内,不动,向外,动了。    一圈,无事发生。两圈,还是无事发生。三圈。    石墙后方传来微弱的金属碰撞声。    霍槐伸手推向传来声音的地方。石墙旋转,露出后方的坑道。    “陛下英明。”    霍槐示意他先行,冷嘲:    “你说此人敢上京劫狱,准备周全,为何朕只觉得他是目中无人、胆大包天?”    初三夜,月如娥眉。    霍临与图瓦什走出山洞,仿佛置身于一片黛青色的林海,空气清新而寒凉。    图瓦什掐灭火苗,将之扔去崖下。    “要爬下山。夜很黑,你要小心。”    霍临应声,随他身后,从洞口旁的陡峭斜坡攀下,沿途抓住树根、藤枝保持平衡。临近落地时,他一脚踩空,绊上枯藤,被先站好的突厥人慌张地伸臂接住,压在了土坡上。    图瓦什和他鼻尖挨在一起,呼吸大起大落,盯着他同样惊魂未定而显得呆滞的双眼,笑了出来,嘟囔了一句简短而暧昧的突厥语,吻他。    相触的舌头湿滑而软,呼出来的空气暖热,稍分离便带进凉气。吻不过片刻,两人嘴唇上的绒毛就湿漉漉地结起了露。    霍临回了神,推他回去,口齿不清地说:    “别在这里,行了。”    汪!    两人立刻愣住。    他们头顶的洞窟里传来不甚清晰的狗吠。    霍临抓近他,虚声急道:    “你马在哪里!他们追上来了!”    图瓦什起身,不再说话,带他向山林西方跑。    马就拴在一颗树旁。    “上去。”    图瓦什护在他身后,见他坐稳,自己踩镫而上,双臂拥过他,抓住缰绳,正欲疾驰,忽见四面八方都仿佛亮起了盛夏流萤似的火光,狗吠一声接一声,在这山谷中响起悠远的回声。    他们被包围了,但不是向着他们来。他们还没被找到。这么多狗,找到他们只是时间问题。    图瓦什大脑僵硬,抓住缰绳的手也不动了。    霍临就在他怀里。他抱住他了。他们胯下有马。他们可以去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沙漠、草原、大海,西方他只闻其名而没有亲临的城邦,据说那里有神的居所和成片的橄榄,有白鸽栖息在白色的海滩。    他们在这里,一步也动不了。    他的手开始发凉,只有手心还是温热的。    下一刻,他手里的缰绳被抽走,霍临半扭过身,匆忙道:    “抱住我!”    图瓦什呆怔数息,松开手,抱在他腹间,喃喃:    “我不后悔。”    就算是命中注定的死亡,他见到了他的爱人,和他死在一起,他不后悔。    霍临一踢马肚,策马疾驰,怒道:    “你也知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