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一章 研制成功 (第1/2页)
人参从地里起出来,过秤记账后,就直接送到加工厂去。 一参场的加工厂,配有刷参机、蒸参罐、烘干机等机器,可以做到大部分工序机械化。 一参场加工人参的方式,跟二大队还有其他地方都不一样。 刷参机工作不需要人工刷参,鲜人参经过机器刷洗后,一部分需要人工掰下参须,有锈斑的要用竹签将锈斑挂掉,然后才能进行下一轮蒸制工序。 所以,一参场会招大量人手,掰参须、理顺参须、出锅摆叉子、过秤等等。 外面招的临时工,一般就是做掰参须、理参须这些活。 个人计件,每人发几个大竹筐,自己掰出来的棒槌放在筐里,满了就去过秤记账。 其他像摆叉子、过秤、晾晒、下剪须、捋须子、装箱等,多数是从工人家属里面,挑一些年轻人,干活麻利的,计时工资。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技术组要研发新产品,人参即食蜜片,需要将鲜人参清洗切片,再放入蜂蜜中腌制。 长白山红参更不用说,需要十几道工序呢,都得用大量人工。 技术组不光负责新产品研制,还监管质量、以及相关设备维护。 所以,从第一天加工开始,技术组有大半人手,都在加工厂。 许家那边,君子兰小苗已经定型,今年的新种子还没收上来,日常管理不用费太多心思。 而且许海源和许瑾萍都上学了,家里只剩俩小的,周桂兰一人就能照看过来。 苏安芳姐妹就跟许世彦商议,她们想找点儿别的活干,不能总在家闲着。 许世彦一想,俩小姨子都挺能干的,一参场加工厂那头正好还缺人。 加工厂从九月初开始,一直到十一月初都挺忙,俩月的工夫,也能挣個七八十块钱,还算可以。 于是,许世彦就把俩小姨子安排到加工厂去了,有他在,肯定安排的都是不太累还挣钱多的活。 苏安芳姐妹干活不错手脚麻利,别人也挑不出啥毛病来,就这样留在了加工厂。 许家没种太多地,自家参地也不多,许成厚顺手就侍弄了。 这几年有许世彦照看着,每年冬天都给许成厚配点儿膏方或者一些药茶之类调理,老爷子这体格没的说。 如今许成厚也看出来了,指望谁都不行,还得是老三,所以趁着他还能动,尽量多帮老三一把。 苏安瑛也不能天天往养殖场跑了,她得收拾自家那点儿地,尤其是参地。 养殖场那边,从那几个盲流子里头挑一个干活好的当把头,配合着许世安,领着其他人干活。 苏安瑛和黄胜利等人的媳妇,隔三差五过去照顾一下君子兰,其余时间,都忙活队里的事情。 二大队今年还有做货的棒槌,当初分地的时候没分给各家各户,但是各家还得出工干活,秋天做货后,才能分钱。 这些零七八碎的事情,全都得苏安瑛出面。 九月十七号,二大队开始起参。 今年二大队的人参产量依旧很好,直把于守广等干部乐的合不拢嘴。 忙忙活活的就进了十月,许家地里那点儿粮食都收回来了。 新参地在苏安瑛的监督下,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